小麦卷曲病
扭叶病、双冠子叶斑病 病原
Dilophospora rlopecuri (Fr.) Fr. ― D.graminis.
修改
病虫名称
别名
拉丁名
形态特征
为半知菌亚门的真菌看麦娘双极毛孢。病菌在病叶及穗上的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黑色。分生孢子圆柱形至椭圆形,单胞无色,具隔膜0~3个,两端各具3~6根直或有分叉的刚毛,呈冠羽状。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0~25℃。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或越夏,通过风雨传播。为害麦穗者,主要通过小麦粒线虫传播,病菌常附着在虫瘿里的线虫体外,经由线虫携带进入小麦体内。因此穗上有卷曲者,通常也有线虫为害,小麦卷曲病和线虫病呈混生状态。但在田间也常见到同一病株有线虫病而无卷曲病,有的卷曲病株而无线虫为害。
危害特征
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苗期染病开始在第三、四叶片上产生浅绿色圆形至长圆形病斑,逐渐扩展为不规则形病变,心叶卷曲干枯,严重的幼苗扭曲畸形后枯死。拔节期、抽穗期染病叶片、叶鞘上产生淡黄色病斑,上生小黑点或漆黑色斑痣,剑叶紧抱的不能抽穗,呈“一柱香”形,初期缠绕灰白色菌丝,后期部分小穗或全部呈黑色革质状,即菌核型分生孢子堆。 病原及发生规律
寄主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1)认真防治小麦线虫病。(2)与非小麦作物进行轮作。(3)选用无病种子。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药剂防治
分布
图片文件
D:/ms4w/Apache/htdocs/pestweb/粮作病虫/麦类病虫/小麦病//小麦卷曲病/小麦卷曲病.htm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