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线虫在我国年均只发生一代。9℃以上,有利于线虫孵化和侵入寄主。以2龄幼虫侵入幼嫩根尖,头部插入后在维管束附近定居取食,刺激周围细胞成为巨形细胞。2龄幼虫取食后发育,变为豆荚型,蜕皮形成长颈瓶形3龄幼虫,4龄为葫芦形,然后成为柠檬形成虫。被侵染处根皮鼓起,露出雌成虫,内含大量卵而成为白色胞囊。雄成虫由定居型变为活动型,活动出根与雌虫交配后死亡。雌虫体内充满卵及胚胎卵变为褐色胞囊,然后死亡。卵在土中可保持1年或数年的活性。胞囊失去生命后脱落入土中越冬,可借水流、风,农机具等传播。春麦被侵入两个月可出现胞囊。秋麦则秋季侵入,以各发育虫态在根内越冬,翌年春季气温回升为害,于4~5月显露胞囊。也可孵化再次侵入寄主,造成苗期严重感染。一般春麦较秋麦重,春麦早播较晚播重。冬麦晚播发病轻。连作麦田发病重;缺肥、干早地较重;沙壤土较粘土重。苗期侵染对产量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