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腥黑穗病的初侵染来源以种子为主,有的地区土壤、粪肥带菌比重较大。小麦脱粒时,压破病粒,冬孢子分散粘附麦粒表面、麦壳、麦粒上,或落入场土,混入粪肥。小麦腥黑穗病是幼苗侵染型病害,小麦种子发芽时,不同来源的冬孢子也随即萌发,播后4天侵染种皮,7天后侵染胚芽鞘。但当第1叶展开后,病菌一定要经过伤口才能侵入。以后菌丝通过胚芽鞘和叶片基部直接进入生长点,随小麦生长而发展,穗期病菌侵入幼穗的子房,破坏花器,形成病穗。土温9~12℃,土壤湿度在20~22%时,最适宜病菌侵染。因此,冬麦晚播或春麦早播,土温低,出苗慢,或播种时覆土过深,麦苗不易出土,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能加重病害的发生。此外,在地下害虫为害较重的麦田内,腥黑穗病往往发生较重。
小麦腥黑穗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小麦光腥黑穗病主要在华北和西北各省,小麦网腥黑穗病主要布在华北、华中和西南,我省两种均有发生,且常混合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