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毒原只能通过条沙叶蝉(Psammotettix
striatus)进行持久性传毒,种子、汁液磨擦均不能传毒。最适饲毒期为24天,最短接毒期为10秒。延长接毒期能提高传毒能力。毒原在虫体内循回期最短2天,最长8天,平均为5.2天。病害潜育期与温度有关。秋季平均为45天,春季19天。叶蝉持毒期秋季19天,春季为12天。叶蝉一次获毒,便可终身带毒,但卵不能传毒。秋季冬小麦出苗后,条沙叶蝉从秋作物及杂草上迁飞至麦田传毒。深秋初冬叶蝉以卵在小麦或杂草上越冬,翌春孵化后再行获毒,然后开始传毒。在小麦收获前,又飞到玉米,高粱及多种禾本科杂草上传毒。我国陕西、甘肃一带条沙叶蝉年生3~4代,其发生数量与小麦蓝矮病发生程度关系密切,条沙叶蝉喜干燥气候条件,山地干旱麦田及阳坡背风麦田虫口密度大,发病重。品种抗病性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