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蝗

别名
学名  Gesonula punctifrons (Stål)  直翅目  蝗总科

寄主   水稻  芋类  莲藕  野生水仙  甘蔗  玉米等植物

分布   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台湾、四川、云南等省区。
形态特征  成虫:雌体长19~22mm,雄虫17~18mm,体黄绿色。复眼的后方、前胸背板侧片的上端具黑褐色纵条纹,向后延伸至中、后胸背板的两侧。前翅黄绿色,后翅基部淡蓝色,顶端略烟色。后足腿节黄绿色,下膝侧片红色,胫节淡青蓝色,基部红色。头短于前胸背板。颜面向后倾斜和头顶组成锐角;颜面隆起具明显的纵沟。头顶略向前突出,复眼间头顶的宽度窄于或等于触角间颜面隆起的宽度。复眼卵形。触角丝状,到达或超过前胸背板的后缘。前胸背板前端较窄,后端较宽,中隆线弱,被3条横沟割断,后横沟位于中部之后;前缘近于平直,后缘为圆弧形。前、后翅发达,超过后足腿节的顶端。后足胫节内侧具8~9根刺,顶端第1与第2刺间的距离较各刺的距离长。卵:长4~5mm,长圆筒形,初产淡黄色,渐变为深黄色,卵块状,外被囊状胶质保护物。若虫:初孵浅绿色,后渐变为黄绿色。
生活习性  年生一代,在广东可发生3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下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活动,5、6月产卵,产卵于叶柄中下部,蛀孔分泌出黄褐色胶液,每雌产卵8~10块,每块有卵6~18粒左右,卵期20~32天,若虫6龄,历期30多天,到10月至11月陆续进入越冬期。成虫白天活动,中午天气炎热时,多在叶面上飞跳,很少取食。在田间每年以7至9月上旬发生数量较多。
为害特点  以成、若虫啃食叶片成缺刻或食叶肉留下表皮,被害叶呈紫色小横斑,影响光合作用,阻碍植株生长。
防治方法  (1)芋蝗产卵盛期在产卵孔处刮杀未孵化的虫卵,当卵孔已光滑,流出锈褐色汁液时,卵已孵化或近孵化,只要刮杀的时间掌握准确,可减轻为害。(2)在成、若虫发生盛期及时喷洒50%辛硫磷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或2.5%功夫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氯氰灵乳油1000~2000倍液,亩用药液60kg。均可取得较好防治效果。 <
3 Comments
Aug 30, 2020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has mutat labores nostrum ei. Duo te blandit erroribus, ut sea ipsum nonumy, mel no ignota accusamus gloriatur. Id has habeo regione, explicari hendrerit reprimique cum te.

评论与建议
Jane Williams

Talis, peritus advenas etiam imitari de castus, secundus abac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