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鳃金龟

别名
学名  Amphimallon solstitialis sibiricus Reitter鞘翅目,鳃金龟科。

寄主   马铃薯、油菜、豆类等农作物。

分布   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至河北、山西、陕西,东起渤海湾,西至青海、西藏。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2~17.4mm,宽7.2~9.5mm。体中型,较狭长。头面、腹部腹面深栗褐色;唇基、口器、触角、小盾片、鞘翅、臀板及足淡黄褐色;胸部腹面栗褐色,前胸背板两侧及盘区呈三道黄褐纵带,盘区深栗褐色。头部密被粗糙具长毛刻点,额中部常陷下成一短纵沟,头顶后头间有横脊可见。前胸背板较长,密布具长毛刻点,盘区侧方由灰白绒毛构成斜带,四缘有边框。鞘翅狭长,密布长毛刻点,端部略疏,缝肋及I一Ⅳ纵肋清楚,缘褶阔。腹部每腹节被乳白毛带,末腹板光滑。雄虫腹下有明显中纵沟。足较纤弱,中、后足股节后部有粗强刺毛;前足胫节外缘3齿,内缘距发达。雄性外生殖器阳基侧突略呈管状,末端扁。末龄幼虫体长28~32mm,头宽4.3~4.8mm。头部前顶刚毛每侧2根,后顶刚毛每侧1根,额中刚毛每侧2~3根。刺毛列由针状刺毛组成,每列12~13根,前半部彼此平行,毛尖相遇,后半部两刺毛列岔开呈八字形;毛列前端不达钩状刚毛群的前缘,约在覆毛区的1/2处。
生活习性  在河北坝上地区1~2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翌年6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于7月份羽化,交配后10天开始产卵,卵期约13天,7月中旬开始孵化幼虫,9月上旬进入3龄,于11月中下旬下潜至1m左右深土层越冬。翌春4月底5月初上升至表土层活动为害。少数幼虫第二年不化蛹,继续为害,并以3龄虫态进行第二次越冬,至第三年6月中旬开始化蛹,完成发育。
为害特点  幼虫食害马铃薯地下部分及各种蔬菜苗根。
防治方法  在苗圃内发现有被害幼苗时,及时在幼苗周围将幼虫挖出。在幼虫发生量大的苗圃内,用50%辛硫磷乳剂3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剂300倍液,顺垄浇灌,杀灭该虫,还可兼治其他地下害虫。 <
3 Comments
Aug 30, 2020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has mutat labores nostrum ei. Duo te blandit erroribus, ut sea ipsum nonumy, mel no ignota accusamus gloriatur. Id has habeo regione, explicari hendrerit reprimique cum te.

评论与建议
Jane Williams

Talis, peritus advenas etiam imitari de castus, secundus abac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