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10mm,宽约3mm,黑褐色,体被黄褐色细毛。触角和足带红褐色。前胸背板具4个小白班,排列成“十”字形,后方的呈短柱形。小盾片被黄褐色细毛。鞘翅上具多个白色大毛斑,排列成4斜行,白斑数分别为2、4、3、2.在第3斜行两侧有2个小斑点,翅端各具一淡黄褐色毛斑。1~4腹节两侧各生一白斑。额近方形,头顶宽陷;复眼上、下叶几乎断裂,触角基瘤分开,触角长达鞘翅1/2,第3、4节的长度等于以后各节之和。前胸背板几乎长宽相等,密布刻点。鞘翅窄,肩部较前胸稍宽,长为头胸部的2倍,两侧近平行,末端斜切,鞘翅上刻点排列成10行,较整齐。后足腿节长达第3腹节中部。卵:长椭圆形,大小0.1~0.2mm,初产时乳白色,近孵化时浅黑色。幼虫:乳黄色,体长10~11mm,宽2.8~3.2mm。初孵时乳白色,稍扁.渐长成近圆筒形。上颚黑色,头褐色。前胸背板端部中线两侧区各具一浅褐色大斑。各体节两侧疏生褐色刚毛,臂板及肛门四周刚毛褐色、簇生.足退化。各体节背、腹两面隆突成移动器,其上具较粗短的乳突。蛹:长9.2~10.5mm,宽2.7~3.1mm,初为乳白色.后变为乳黄色至乳褐色。背观前胸背板风帽状,生较长刚毛。触角靠翅基两侧后延至第3腹节向腹部曲卷。各腹节中部簇生一横列刚毛。臀板上布粗壮的深褐色三角形小刺,侧缘及后缘丛生长刚毛。腹面观前、中足向胸部抢曲,并盖住翅的一半,后足从翅的下半部下伸出,露出腿节后部、胫节端部和跗节全部。末节腹板端沿具一凸弧形滦褐色带状纹。
分布 贵州、云南、四川、广西、广东、湖南、浙江、福建、江苏、台湾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