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粉病
又称 玉米黑穗病 玉米黑粉病 灰包 乌霉
症状 为害植株地上部的茎、叶、雌穗、雄穗、腋芽等幼嫩组织。受害组织受病原菌刺激肿大成瘤。病瘤未成熟时,外披白色或淡红色具光泽的柔嫩组织,以后变为灰白或灰黑色,最后外膜破裂,放出黑粉即病菌厚垣孢子。病瘤形状和大小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异。叶片和叶鞘上瘤大小似豆粒,不产生或很少产生黑粉。茎节、果穗上瘤大如拳头。同一植株上常多处生瘤,或同一位置数个瘤聚在一起。植株茎秆多扭曲,病株较矮小。受害早,果穗小,甚至不能结穗。该病能侵害植株任何部位,形成肿瘤,破裂后散出黑粉,无黑色丝状物。
病原物为担子菌亚门的真菌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 (DC.) Corda。厚垣孢子球形或卵形,黄褐色,表面具明显细刺;厚垣孢子萌发时产生有隔的先菌丝,侧生4个无色梭形担孢子;担孢子萌发产生侵染丝,芽殖产生的次生小孢子也能萌发产生侵染丝。玉米黑粉菌以异宗结合方式进行繁殖,在人工培养基上以连续芽殖方式形成菌落。该菌有多个生理小种。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壤、粪肥或病株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带菌进行远距离传播。春季气温回升,在病残体上越冬的厚垣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随风雨、昆虫等传播,引致苗期和成株期发病形成肿瘤,肿瘤破裂后厚垣孢子还可进行再侵染。该病在玉米抽穗开花期发病最快,直至玉米老熟后才停止侵害。厚垣孢子萌发温度为5~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 一般耐旱品种较抗病,马齿型玉米比甜玉米抗病;早熟种比晚熟种发病轻。(2)加强农业防治早春防治玉米螟等害虫,防止造成伤口;在病瘤破裂前割除深埋;秋季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翻土壤;实行3年轮作;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注意防旱,防止旱涝不均;抽雄前适时灌溉,勿受旱;采种田在去雄前割净病瘤,集中深埋,不可随意丢弃在田间,以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