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斑驳病毒病
症状 植株顶端幼叶先出现明脉,后随明脉消失,叶片上出现黄绿与深绿相间的斑驳,病株矮化不明显。高温条件下,嫩叶表现隐症。人工接种时,可致大豆减产53%。
病原物为病毒花生斑驳病毒Peanut mottle virus,(简称PMoV)。病毒粒体呈稍弯曲的线状.散生在细胞质内,或以稀疏集团形式存在。感病的细胞质里出现风轮状或片状内含体。稀释限点1000~10000倍,失毒温度55~60℃经10分钟,体外保毒期3~4天。能侵染花生、大豆、豌豆、蚕豆、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绛车轴草(Tripolium incannatum)。局部侵染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决明(Cassia tora)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种子不带毒,田间主要靠豆蚜(Aphis craccivora)、桃蚜(Myzus persicae)传毒,此外,汁液摩擦也可传病。
防治方法 (1)建立留种田,发现病株及时拔除,以减少毒源。(2)选用抗病品种。如华春18号、吉林3号、铁丰18、绥农8号、火红1号、长农7号、鲁豆4号、潍8640夏大豆、豫豆8号等。(3)加强肥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按各生育期需要适时灌水,可减轻发病。(4)及时防治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