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小叶病
症状 由植株心叶长出的复叶开始变小,与下位叶差异明显,新长的叶柄向上直立,小叶常呈畸形,叶面粗糙。发芽后生长初期病症较明显,本病多发生在农户留种的田块,经组织培养脱毒的田块发病少。
病原 该病病原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是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 (简称PVM)。病毒粒体微曲线状,致死温度65~71℃,稀释限点100~1000倍,20℃体外存活期几天。能侵染马铃薯、番茄、千日红、白花曼陀罗等。此外可能还有其他毒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汁液传毒;桃蚜能进行非持久性传播;此外,鼠李蚜(Aphis frangulae)、马铃薯长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rae)也能传毒。
防治方法 (1)采用无毒种薯,各地要建立无毒种薯繁育基地,原种田应设在高纬度或海拔高地区,并通过各种检测方法汰除病薯,推广茎尖组织脱毒,生产田还可通过二季作或夏播获得种薯。(2)培育或利用抗病或耐病品种。生产上可选用东农303,粤引3185~38、粤引3186~2,晋暮5号,克新1号、2号、3号,坝薯9号、郑薯2号、鄂薯1号等抗病毒病兼抗晚疫病的品种。(3)出苗前后及时防治蚜虫。使用药剂参见本书蚜虫防治法。(4)改进栽培措施。包括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中耕除草l控制秋水,严防大水漫灌。(5)发病初期喷洒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或20%毒克星(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