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细菌性圆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幼茎或叶柄。叶片染病幼叶症状不明显,成长叶片叶面初现黄化区,叶背现水渍状小斑点,病斑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很薄,黄色至褐黄色,病斑中间半透明,病部四周具黄色晕圈,菌脓不明显。幼茎染病致茎部开裂.苗期生长点染病,多造成幼苗枯死。果实染病在果实上形成圆形灰色斑点,其中有黄色干菌脓,似痂斑。

    病原物为细菌油菜黄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黄瓜细菌斑点病黄单胞菌)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ucurbitae (Bryam) Dye 异名:X. cucurbitae (Bryan) Dowson。菌体杆状,单生、双生或链生,有荚膜,无芽孢。在肉汁胨琼脂平面上菌落圆形,黄色具光泽,表面隆起光滑,边缘整齐,透明;在肉汁胨液中生长呈云雾状,无菌环。细菌生长适温2530℃,36℃能生长,49℃经10分钟致死。主要为害黄瓜、西瓜等葫芦科植物。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果肉受害扩展到种子上,病菌由种子传带,也可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从幼苗的子叶或真叶的水孔或伤口侵入,引起发病。真叶染病后,细菌在薄壁细胞内繁殖,后进入维管束,致叶片染病,然后再从叶片维管束蔓延至茎部维管束,进入瓜内,致瓜种带菌。棚室黄瓜湿度大温度高,叶面结露、叶缘吐水,利于该菌侵入和扩展。

    防治方法  (1)选用中农5号、碧春、满园绿等抗细菌病害的品种。从无病瓜上选留种.瓜种可用70℃恒温干热灭菌72小时或50℃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还可用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3060分钟或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1.5小时或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2)无病土育苗,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生长期及收获后清除病叶,及时深埋。(3)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4)开展预防性药剂防治,于发病初期或蔓延开始期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每亩用对好的药液6075升,连防34次。琥胶肥酸铜对白粉病、霜霉病有一定兼防作用。此外也可选用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14600铜皂液或12300400倍式波尔多液。40万单位青霉素钾盐对水稀释成5000倍液也有效。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