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枯萎病
又称 红腐病
症状 幼苗染病,子叶先变黄、萎蔫或全株枯萎,茎基部或茎部变褐缢缩或呈立枯状。成株开花结果后陆续发病,被害株最初表现为部分叶片或植株的一侧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但萎蔫叶早晚恢复,后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致整株枯死。果实染病引起果腐,多发生在雨季近成熟的果实上,从果实伤口处先发病,后渐向瓜心蔓延,病果肉初黄色,后变为紫红色,瓜腔染病后,迅速腐烂。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病情扩展缓慢,后形成污褐色坚硬的疤痕。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rysPorum (Schl.) f.sp. cucumerinum Owen.。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主要侵染西葫芦、南瓜、黄瓜等。瓜蔓上大型分生孢子梭形或镰刀形,无色透明,两端渐尖,顶细胞圆锥形,有时微呈钩状,基部倒圆锥截形有足细胞,具横隔0~3个或1~3个。小型分生孢子多生于气生菌丝中,椭圆形至近梭形或卵形,无色透明。在PDA培养基上气生菌丝呈绒毛状,淡青莲色I基物表面深牵牛紫色,培养基不变色。在米饭培养基上菌丝绒毛状,银白色。绿豆培养基上菌丝稀疏,银白至淡茧黄色。据报道,此菌有生理分化,现已发现多个专化型:黄瓜、西瓜、甜瓜、葫芦、苦瓜、丝瓜和冬瓜专化型。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菌核或厚垣孢子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苗期病菌可从根部的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从根毛的顶端细胞间侵入,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可在种子萌发时直接从幼根侵入,在根部和茎部的薄壁组织中繁殖蔓延,后进入木质部和维管束,向上下扩展,镰刀菌堵塞导管并产生毒素使细胞死亡,幼苗或成株枯萎。
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易染病,病菌发育和侵染适温.24~25℃,气温低于12℃,高于25℃,或25~28℃易发病。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果实近成熟的糖分积累时期,此外,蚂蚁、农田害鼠咬食或机械伤口多,果实易发病。生产上连作、有机肥不腐熟、土壤过分干旱或质地粘重的酸性土是引起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为主,药剂为辅。(1)选用抗病品种。如山西的友谊1号。(2)选用无病新土育苗,采用营养钵或塑料套分苗。改传统的土方育苗为营养钵或自制的塑料套分苗,便于培育壮苗,定植时不伤根,定植后缓苗快,增强寄主抗病性。(3)选择5年以上未种过瓜类蔬菜的土地,与其它蔬菜实行轮作。生产上推行葫芦科、十字花科、茄科3年轮作,可有效地控制枯萎病的发生。(4)棉隆处理土壤防治南瓜枯萎病。亩用95%棉隆粉剂(山西临汾农药厂)10kg.先把药与150kg半干细土充分混拌均匀,分两次撒于地表.每次用犁耕翻13~18cm深,共翻3次,使药土充分混匀,掌握在7cm土壤湿度23%.30cm土层日均地温23~27℃时,用塑料膜覆盖地表12天进行熏蒸灭菌,南瓜于施药后1个月定植或直播。(5)加强栽培管理。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绿丰生物肥50~80kg/亩,减少伤口。提高栽培管理水平,避免大水漫灌,适当多中耕,提高土壤透气性,使根系茁壮,增强抗病力;结瓜期应分期施肥,切忌用未腐熟的人粪尿追肥。(6)药剂防治:①种子消毒,用有效成分0.1%的60%防霉宝(多菌灵盐酸盐)超微粉加0.1%平平加浸种60分钟,捞出后冲净催芽。也可把干燥南瓜种子置于70℃恒温处理72小时,但要注意品种间耐温性能及种子含水量确保发芽率。②苗床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克处理畦面。③土壤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亩4kg混入细干土,拌匀后施于定植穴内。④药剂灌根。掌握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10%治萎灵水剂300倍液或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35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双多悬浮剂600~700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0.3~0.5升或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200~300倍液,每株100毫升.隔10天后再灌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