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白粉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出现不规则褪绿黄色小斑,叶背相应部位则出现白色小霉斑,以后病斑数量增多,白色粉状物日益明显而呈白粉斑。白粉状斑可相互连合,扩展后遍及整个叶面,严重时叶片正反面全部被白粉覆盖,最后致叶组织变黄干枯。

    病原物为子囊菌亚门菌单丝壳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 (Schlecht) Poll.。在田间一般常见其无性阶段,分生孢子串生在直立的分生孢子梗上,晚秋有时产生有性繁殖体,即闭囊壳。闭囊壳扁球形,暗褐色,表面生510根丝状附属丝,褐色,有隔膜。闭囊壳内生1个子囊,子囊扁椭圆形或近球形,无色透明。

    传播途径  病菌主要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放射出子囊孢子进行传播,进而产生无性孢子扩大蔓延。引致该病流行。发病适温1624℃。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科学施肥;合理密植;通风、降湿;及时清除病、老叶和病残体。(2)发病初期可喷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2%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或20%抗霉菌素2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灰克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2. 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敌唑铜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等药剂防治。每57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