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丝核菌腐烂病

    又称  甘蓝褐腐病

    症状  外叶腐烂,干腐萎缩,潮湿时生淡褐色蛛丝状的霉层。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AG2-IAG-4菌丝融合群,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初生菌丝无色,后为黄褐色,具隔,分枝基部缢缩,老菌丝常呈一连串桶形细胞。菌核近球形或无定形,0.10.5mm,无色或浅褐至黑褐色。担孢子近圆形。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一般发生在78月,病菌以菌核或厚垣孢子在土壤中休眠越冬,翌年地温高于10℃开始发芽,进入腐生阶段,甘蓝播种后遇有适宜发病条件,病菌从根部的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发病。后病部长出菌丝继续向四周扩展,也有的形成子实体,产生担孢子在夜间飞散,落到植株叶片上以后,产生病斑,此外该病还可通过雨水、灌溉水、肥料或种子传播蔓延。土温1130℃、土壤湿度20%60%均可侵染,高温、连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幼苗抗性差或反季节栽培易染病。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喷淋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利克菌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15%土菌消水剂45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