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地老虎
学名 Agrotis c-nigrum Linnaeus 异名:Amathes c-nigrum (Linnaeus) 鳞翅目 夜蛾科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13mm,翅展29~36mm。头、胸部灰褐色,足黑色具白色环。触角丝状。前翅灰褐色略带紫色;基线黑色两条,外缘翅褶处黑褐色;内横线黑色两条,呈微波浪状;环纹有浅褐色黑边;肾状纹褐色,外缘黑色;前方生黑点2个;中室黑色,从前缘起具1浅褐色三角形,顶角达中室后缘中部;2条外横线呈锯齿形外弯,各脉上生黑色点;亚缘线灰色,前端有黑斑1个;端区各脉间有中黑点。后翅浅灰褐色至浅黄色。卵:半球形,高0.8mm左右,宽0.1mm左右,初乳白色,后变浅黄色至褐色。幼虫:末龄幼虫体长33~37mm,头黄褐色,有黑色弧形纹1对,近八字形,颅侧区生不规则的暗褐色网纹。体黄色至褐色,其北面及侧面生有不规则褐色花纹。背线灰色,亚背线由黑褐色不连续的斑组成。从上面看呈倒八字形,从侧面看亚背线和气门上线的黑斑纹呈正八字形。蛹:长19mm,黄褐色。
生活习性 西藏林芝及北方年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吉林1代幼虫5月中下旬进入为害盛期,5月中旬化蛹,6月上中旬进入2代羽化盛期。在西藏林芝地区越冬幼虫于2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进入化蛹高峰期,5月上中旬1代成虫羽化,5月中旬产卵,6月下旬进入幼虫为害盛期,9月中、下旬2代幼虫为害,11月陆续越冬。
为害特征 幼虫在三龄前昼夜为害,4龄后昼伏夜出为害根际。
寄主 杂食性。粮食作物、棉花、烟草、蔬菜、药用植物等。
分布 全国各地,是常见种,但各地都不是优势种。西南、东北发生较多。
防治方法 (1)除草灭虫,春播前进行精耕细耙,或在初龄幼虫期铲除杂草,可消灭部分虫、卵。(2)用泡桐叶或莴苣叶诱捕幼虫,于每日清晨到田间捕捉,对高龄幼虫也可在清晨到田间检查,如发现有断苗,拨开附近的土块,进行捕杀。(3)地老虎幼虫1、2龄幼虫盛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0 %菊•马乳油3000倍液,或10%溴•马乳油2000倍液,或50 %辛硫磷800倍液,地面喷雾。或用50%辛硫磷乳油500ml,加3~4kg水,喷拌125~175kg细土,或用20%氰戊菊酯50ml,加水0.3~0.5kg,喷拌细砂100kg,撒在心叶中。或40.7%毒死蜱乳油每亩90~120g对水50~60kg。此外也可选用3%米乐尔颗粒剂,每亩2~6kg,混细干土50kg,均匀地撒在地表,深耙20cm,也可撒在栽植沟或定植穴内,浅覆土后再定植。米乐尔在土壤中活性期为2~3个月,可有效地兼治金针虫、蛴螬、地老虎、跳甲幼虫、地蛆、根结线虫等地下害虫。(4)地老虎幼虫3 龄以后用90%晶体敌百虫50g,加水0.3~0.4kg,喷拌5kg碾碎炒香的棉籽饼或麦麸上;或者用50%辛硫磷乳油50ml,拌棉籽饼(或铡碎的鲜草)5kg,于傍晚撒在幼苗根际附近,或成小堆堆放。对高龄虫则可用8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00ml对水400kg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