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眼蕈蚊
俗称 姜蛆
学名 Phyxia scabiei Hopk 双翅目 眼蕈蚊科
形态特征
雄虫
体长1.4~1.8mm,褐色,背板和腹板稍深。头深褐色,复眼黑色裸露,无眼桥;单眼3个排列成等边三角形;触角16节,长0.9~1.1mm,柄节、梗节较粗,鞭节逐渐变细,节间均有颈,第四鞭节长是宽的2.3倍,节与颈的长度比为5:1;下鄂须1节,有毛4根。翅淡褐色,长0.9~1.1mm,宽0.35~0.45mm,翅端宽而圆,在眼蕈蚊科内脉序特殊。甚短与Rs到Mi+z间约占2/3。足褐色,前足基节长约0.3mm,腿节长约0.35mm,胫节长0.4mm,跗节长约0.5mm,胫端有距,前足距1根,中后足各2根,爪无齿。腹部末端的尾器宽大,端节短粗,顶端钝圆有毛。雌虫
体长1.6~2.3mm,褐色,无翅;触角16节,长0.7~0.8mm,胸部短小,背面扁平。腹部长而粗大,腹端渐细长,阴道又很长,尾须2节,端节椭圆形;其余特征同雄虫。
发生规律 姜蛆对环境条件婴求不严格,4~35℃范围内均可存活.因而姜窖可周年发生本病。尤其到清明节气温回升时,危害加剧。据田间调查,种姜被害率达20~25%。受害种姜表皮色暗,肉呈灰褐色,剥去被害部位表皮,或见若干白线头状幼虫在蠕动,有的被害姜块已腐烂,在其中仍有幼虫存活,说明幼虫有植食性兼腐食性的特点。但田间调查中,未发现鲜姜受害。该虫1年发生若干代,一般20℃条件下,1个月可发生1代。
为害特点 因姜蛆幼虫有趋湿性和隐蔽性,初孵幼虫即蛀入生姜皮下取食。在生姜“圆头”处取食者,则以丝网粘连虫粪、碎屑覆盖其上,幼虫藏身其中。幼虫性活泼,身体不停蠕动,头摆动,以拉线网。生姜受害处仅剩表皮、粗纤维及粒状虫粪,还可引起生姜腐烂。是生姜贮藏期的主要害虫,也危害田间种姜,对生姜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影响。
寄主
生姜、结球莴苣、黄瓜、番茄、茴香等
分布
北京、河北等省,或广布北美和欧洲等。
防治方法 田间防治精选姜种,发现被害种姜立即淘汰,或用1.8%爱福丁乳油1000倍液浸泡种姜5~10分钟,以杜绝害虫从姜窖内传至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