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菌瘿蚊
别名 嗜菇瘿蚊 菇瘿蚊
学名 Mycophila fungicola Felt 双翅目 瘿蚊科
形态特征 成虫为微弱细小的昆虫,雌虫体长平均为1.17mm,雄虫长0.82mm。成虫头部、胸部背面深褐色,其他为灰褐色或橘红色。头小,复眼大,左右相连,触角细长念珠状,11节,鞭节上有环毛,雄虫触角比雌虫长。前翅膜质透明有毛,翅脉只有3条纵脉和1条横脉。足细长,基节短、胫节无端距。腹部可见8节,雌虫腹部尖细,产卵器可伸缩,雄虫外生殖器发达,呈一对铗状抱握器。卵略呈肾形,平均长0,3mm、宽0,1mm,初产为乳白色,逐渐变为淡黄褐色。幼虫蛆状,纺锤形,体分13节,表皮透明、无足,体色因环境或发育期而不同,常为橘红色、橘黄色、淡黄、白色。幼虫在中胸腹面有一突出的剑骨,端部大而分叉,是识别的重要特征。蛹为裸蛹,平均长1.07mm、宽0.29mm,初蛹前端白色,半透明,后端腹部橘红色或淡黄色。
生活习性 成虫的羽化高峰为12~13时,羽化后就能交尾、产卵,卵产于菇床土缝间。卵孵化前由白色变为淡褐色,温度在18℃,相对湿度在70~80%时,卵期为4天左右。在室温18~20℃及相对湿度68%~75%时,幼虫经过10~16天,老熟幼虫进入料表层或土块表层作土茧化蛹。幼虫在培养料中休眠越冬。在羽化前蛹的复眼和翅芽变为黑色,蛹体不断左右摆动,离开土室,再过2~3小时便开始羽化,室温18~20℃,相对湿度68%~75%时,蛹期为6~7天。真菌瘿蚊除能进行正常的两性生殖以外,还能进行幼体生殖(即小幼虫直接在老幼虫体内形成),一旦条件适合,短期内可大发生。经幼体生殖的幼虫,在条件适宜时均可进行幼体生殖,这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初生幼虫从卵或母体出来时,体内就已经有了未成熟的卵,但它没有供排卵的卵巢管,随着幼虫的生长,卵渐发育成熟,卵巢破裂后卵进入血腔,吸取营养发育成幼虫,幼虫取食母体内的组织,吃光后咬破雌虫体壁钻出。
为害特点 以幼虫为害各种食用菌。发菌期幼虫在料中为害,覆土后多数转移到覆土层为害绒毛状菌丝与子实体,菇蕾受害则发黄、萎缩而死。子实体出土后,虫数少时可达菇根上,虫口密度大时可扩散到整个菇体,经常可见菇体由于幼虫钻入而呈橘红色或淡红色。当菇少幼虫多时,覆土呈一层红色粉状物质,气温低幼虫即钻入菌肉的浅皮层。被害的子实体很快腐烂。幼虫喜潮湿,在潮湿处活动自由,在水中可存活多日,而在干燥条件下活动困难,靠身体蜷曲、张开的力量移动,或众多幼虫聚在一起成一红色球,以保护其生存。待环境适合时,球体瓦解,存活的幼虫继续繁殖。
防治方法 (1)菇房的门窗和通气孔装纱门、纱窗,防治成虫飞入菇房再培养料或原基处产卵繁殖,减少虫源。人工捕捉。中华新覃蚊有群居习性,因成虫和幼虫比较大,所以采菇后清理科面时应注意捕捉幼虫。成虫有趋光性,常常飞到菇房窗上或灯光附近停息或交尾,可用蝇拍扑打。(2)发生严重时,喷洒敌百虫1000倍液,对幼虫的致死率为100%,而对蛹为90%,500倍的敌百虫液对幼虫和蛹的致死率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