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夜蛾

    别名  甘蓝夜盗虫

    学名  Mamestra brassicae Linnaeus异名:Barathra brassicae L.  鳞翅目  夜蛾科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0mm,翅展45mm,棕褐色。前翅具有明显的肾形斑(斑内白色)和环状斑,后翅外缘具一个小黑斑。卵:半球形,淡黄色,顶部具一棕色乳突,表面具纵脊和横格。幼虫:共六龄。老熟幼虫体长50mm,头部褐色,胴部腹面淡绿色,背面呈黄绿或棕褐色,褐色型各节背面具倒八字纹。蛹:长20mm,棕褐色,臀棘为2根长刺,端部膨大。

    生活习性  宁夏、内蒙古、黑龙江年发生2代,华北23代,新疆l3代,陕西泾惠及四川重庆年发生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在我国华北地区,三代成虫的发生期分别为5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第一代幼虫于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害晚熟甘蓝、甜菜、菠菜等;第二代幼虫期正值炎夏,发生很轻;第三代幼虫于8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害秋甘蓝、秋白菜,十分严重。成虫对黑光灯和糖蜜气味有较强的趋性,喜在植株高而密的田间产卵,卵产于寄主叶背,单层成块,每雌可产45块,约600800粒。卵的发育适温23.526.5,历期45天。12龄幼虫因前2对腹足尚未长大,故行走如尺蠖,易与银纹夜蛾幼虫混淆;3龄后虽有所分散,但一般仍在产卵植物周围的植株上,因此在田问表现为成团分布;4龄后食量大增;56龄为暴食期。幼虫发育适温2024.5,老熟幼虫入土67cm筑土茧化蛹。蛹的发育适温2024,发育历期10天左右,但越夏蛹历期达2个月,越冬蛹历期达半年以上。蛹在土壤中适宜湿度以含水量20%为佳,土壤含水量在5%以下或35%以上都会大大降低羽化率。成虫发生期间旬降雨量在3060mm,并且较均衡则有利,若在20mm以下或80mm以上则不利于成虫的发生。成虫需要补充营养,因此成虫发生期有无蜜源植物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有着极明显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发生量。对甘蓝夜蛾发育最适的气温为1825,相对湿度7080%,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及相对湿度低于68%或高于85%均不利于甘蓝夜蛾的发生。天敌有广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黑卵蜂、甘蓝夜蛾拟瘦姬蜂、夜蛾瘦姬蜂、冠毛喙寄蝇,病原微生物有虫霉、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

    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残留表皮,3龄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4龄后分散为害,昼夜取食,6龄幼虫白天潜伏根际土中,夜出为害。大龄幼虫可钻入叶球为害,并排泄大量虫粪,使叶球内因污染引起腐烂,造成严重减产并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幼虫取食甜菜叶片,只剩下叶脉,大发生时常把叶片吃光,继续食害叶柄和根头,常致块根减产1020%,含糖量下降0.81度。

    寄主  甜菜、甘蓝、油菜、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

    分布  东北、内蒙古、宁夏、四川、新疆等甜菜种植区。

    防治方法  (1)秋耕或冬耕,可消灭部分越冬蛹。(2)卵块多产在叶背,易于发现,且12龄幼虫集中在产卵叶或其附近叶片上,结合田间操作摘除卵块,捕杀低龄幼虫。(3)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4)喷洒每克含孢子100亿以上的杀螟杆菌或青虫菌菌粉,对水500700倍液。(5)在幼虫23龄发生盛期,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每亩用1020ml,或20%氰戊菊酯乳油1020ml,或50%辛硫磷乳油3550ml,或25%爱卡士乳油4050ml,或90%晶体敌百虫40g,对水 50~60公斤喷雾;或亩用2.5%敌百虫粉剂1.52kg,喷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