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管蓟马
小麦皮蓟马 麦简管蓟马
Haplothrips tritici (Kurdjumov) 缨翅目 管蓟马科
修改
病虫名称
别名
拉丁名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5~2.2mm,体黑褐色,翅2对,边缘具长缨毛,前翅无色,仅近基部较暗。头略呈方形,3个单眼呈三角形排列在复眼间。触角8节,第3节长是宽的2倍,第3、4、5节基部较黄。腹部末端延长成管状,叫做尾管。 卵 长约0.45mm,长椭圆形,黄色。 若虫 无翅,初孵若虫浅黄色,后变橙红色,触角、尾管黑色。前蛹较2龄若虫短,浅红色,翅芽显露。伪蛹触角伸向头两侧,翅芽增长,色深。
发生规律
年生1代,以若虫在麦根或场面地下10cm处越冬。翌年日均温8℃时开始活动,约5月中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中下旬羽化,6月上旬进入羽化盛期,羽化后进入麦田,在麦株上部叶片内侧叶耳、叶舌处吸食汁液,后从小麦旗叶叶鞘顶部或叶鞘缝隙处侵入尚未抽出的麦穗上,为害花器,有时一个旗叶内群集数十头至数百头成虫,待穗头抽出后,成虫又转移到未抽出或半抽出的麦穗里,成虫为害及产卵时间仅2~3天。成虫羽化后7~15天开始产卵,把卵产在麦穗顶端2~3个小穗基部或护颖尖端内侧,卵排列不整齐,卵期6.5~8.4天。7月上旬冬麦收获时,部分若虫掉到地上,就此爬至土缝中或集中在麦捆或麦堆下,大部分爬至麦茬丛中或叶鞘里,有的随麦捆运到麦场越夏或越冬。新垦麦地、春小麦及晚熟品种受害重。
危害特征
成、若虫为害小麦花器,乳熟灌浆期吸食麦粒浆液,致麦粒灌浆不饱满或麦粒空秕。此外还为害小穗的护颖和外颖。受害颖片皱缩或枯萎,发黄或呈黑褐色.易遭病菌侵染,诱发霉烂或腐败。
寄主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1)合理轮作倒茬。(2)适时早播,躲过为害盛期。(3)秋季或麦收后及时进行深耕,清除麦场四周杂草,破坏其越冬场所,可压低越冬虫口基数。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药剂防治 在小麦孕穗期,大批蓟马成虫飞到麦田产卵时,及时喷洒20%丁硫克百威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8 %爱比菌素乳油、10%除尽乳油2000倍液亩喷对好的药液75kg。在小麦扬花期,注意防治初孵若虫。可喷洒2.5%保得乳油2500倍液或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每亩用有效成分2g,或44%多虫清乳油亩30ml,对水60kg喷雾。
分布
图片文件
D:/ms4w/Apache/htdocs/pestweb/粮作病虫/麦类病虫/麦虫//小麦管蓟马/小麦管蓟马.htm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