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剑纹夜蛾
别名
学名 Acronicta rumicis Linnaeus 鳞翅目 夜蛾科
修改
病虫名称
别名
拉丁名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4mm,翅展32~46mm。头部及胸部棕灰色杂黑白毛;额棕灰色,有一黑条;跗节黑色间以淡褐色环;腹部背面浅灰色带棕褐色,基部毛簇微带黑色;前翅暗棕色间以白色,基线为一黑色短粗条,末端曲向内线,内线为双线黑色波曲,环纹灰褐色黑边,肾纹淡褐色,半月形,有一黑条从前缘脉达肾纹,外线双线黑色,锯齿形,在中脉处有一白色新月形纹,亚端线白色,端线白色,外侧有一列三角形黑斑,缘毛白褐色;后翅棕黄色,边缘较暗,缘毛白褐色。幼虫:体长约30mm,黑褐色,背线为黄白色点刻及黑斑一列,亚背线有一列白点,气门上线灰褐色,气门下线紫红色间有黄斑,腹面紫褐色,腹部第1、第8节背面隆起,气门筛白色,围气门片黑色,各节有黑褐色短毛丛,胸足、腹足黄褐色。
发生规律
生活习性 分布于我国东部,一年2代,以蛹越冬,6月中旬羽化,幼虫食性杂,可生活在多种低矮植物上,在北京发现取食大白菜。
危害特征
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造成孔洞和缺刻。
寄主
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1)梨、苹果早春翻树盘,消灭越冬蛹。(2)用糖醋液诱杀成虫。(3)用黑光灯诱杀成虫。(4)果树上在各代幼虫发生初期喷洒50%杀螟松乳剂、或50%辛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哺乳剂 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其它菊酯类杀虫剂。草莓上在发现幼虫后可用上述药剂,进行针对性防治。蔬菜上仅在北京发现其零星发生,取食菜叶,不需单独防治。 <
分布
图片文件
sc/SCHC/CMHC/LJWYO.jpg,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