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
病原
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
修改
病虫名称
别名
拉丁名
形态特征
为半知菌亚门的真菌灰葡萄孢。分生孢子梗由菌丝体或菌核生出,丛生,有分隔,灰色后变褐色,上部浅褐色,顶端树枝状分枝;分生孢子球形或卵形,生于枝顶端,单胞无色至灰色,呈葡萄穗状聚生于分生孢子梗分枝的末端。此外,还可形成无色球形的小分生孢子。该菌寄主范围广。
发生规律
该菌属弱寄生菌,在田间靠气流传播,遇有潮湿环境或连续阴雨,病情扩展迅速,植株上下部叶片不同部位均可同时发病,形成发病中心。尤其是穗期多雨穗部易感病。感病品种叶鞘和茎秆上均可见到一层灰白霉。生产上积温低、日照少,3月份气温低且多雨发病重。品种间抗病差异明显。阿勃波、川麦20等发病重。
危害特征
该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病。叶片染病初在基部叶片上现不规则水浸斑,拔节后叶尖先变黄,且下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病部现水渍状斑,褪绿变黄,后形成褐色小斑,最后变为黑褐色枯死,其上产生白色霉状物,即病菌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春季长期低温多雨条件下,穗部发病,颖壳变褐,生长后期病部可长出灰色霉层。 病原及发生规律
寄主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1)选用抗灰霉病的品种。(2)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抗病力。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药剂防治
分布
图片文件
D:/ms4w/Apache/htdocs/pestweb/粮作病虫/麦类病虫/小麦病//小麦灰霉病/小麦灰霉病.htm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