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青虫
别名 烟夜蛾 烟草夜蛾 烟实夜蛾 亚麻夜蛾
学名 Heliothis assulta Guenee 鳞翅目 夜蛾科
修改
病虫名称
别名
拉丁名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8mm,翅展27~35 mm。前翅黄褐色,斑纹清晰,翅脉褐色,内横线为褐色波浪形双线,中横线褐色,呈圆弧形向外斜伸至中室下角再折向内斜,外横线褐色双线,内侧线向内斜伸,但在到达肾状纹正下方前改为直线向下,亚外缘线为褐色呈锯齿形,在第二中脉处向内斜弯,环状纹黄褐色,近圆形,中央有褐色圆形斑纹,肾状纹为褐色圈,圈中有大形褐斑。后翅黄褐色,外缘有宽条的褐色带状纹(而棉铃虫没有)。卵:半球形,直径为0.4~0.5 mm。卵壳上有网状花纹,纵棱双序式,长短相间,不达底部。初产时黄色或黄绿色,孵化前变为淡紫灰色。幼虫:共6龄,少数个体为5龄或7龄,老熟幼虫体长40mm左右,体形大小、色泽变化与棉铃虫相似,2根前胸侧毛(l1、l2)基部连线远离前胸气门下线,气门上下两端较圆,气门裂隙弧形,气门筛上绒毛较致密,气门片一般为褐色,体上小刺呈圆锥状小点,刺较短小,体壁柔薄且光滑。蛹:体长18mm左右,纺锤形,黄褐色,与棉铃虫相似,第五至第七腹节前缘的刻点较小而密,腹部末端的2根臀棘基部相距较近(而棉铃虫2根臀棘基部分开),臀棘尖端略弯。
发生规律
生活习性 江苏一年发生4~5代,烟青虫发生期较棉铃虫迟4~6天,世代重叠现象严重,长江流域以二、三、四代为主害代,以第五代的蛹和部分第四代的蛹在青椒等蔬菜地3~5cm深的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第一代发生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二代发生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三代发生期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第四代发生期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第五代发生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成虫昼伏夜出,对黑灯光及糖、蜜均有趋性,有补充营养的习性,白天多潜伏叶背和杂草丛中。成虫羽化后当晚即可交配、产卵,以第二天凌晨或夜间产卵最盛,卵多散产在青椒的中、上部叶片上和花的萼片或花瓣上。植株生长势旺、密度高的甜椒田着卵率高,在温湿度适宜时,单头雌蛾最多可以产卵近千粒。卵一般在晚上8~9时及凌晨孵化,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后再在植株上爬行觅食花蕾。低龄幼虫危害不易发现,二龄幼虫可蛀果危害,三龄幼虫能转果、转株危害,1头高龄幼虫能危害8~10个果实。密度高时幼虫有相互残杀的特点,一个椒果内一般只有一头幼虫。幼虫老熟后在3~10cm表土层中作蛹室化蛹。适宜烟青虫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8~35℃;最适环境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为75~90%。在最适温度下,卵历期2~3天,幼虫历期14~19天,蛹历期10~13天。
危害特征
为害特点 幼虫取食花蕾、钻蛀果实,引起花蕾脱落,果实腐烂,偶尔也可蛀茎、食叶,但不严重。一般受害田果实被害率达5~15%,严重地块可达30%左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幼虫为害亚麻嫩芽、叶片及蒴果,蒴果受害形成不规则缺口。
寄主
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 (1)冬季深耕土地,破坏土中蛹室,杀灭越冬蛹。(2)合理密植,加强肥水调控管理,防止生长过旺诱虫重发。(3)在采收时,摘除虫果,杀灭幼虫。(4)还可以利用杂交抗虫品种。灯笼形甜椒较感虫,甜椒与尖椒的杂交品种较抗虫,在重发生区回避种植灯笼形甜椒品种。(5)在卵孵盛期亩用10%虫螨腈悬浮剂、或5%虫酰肼悬浮剂、或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或5%定虫隆乳油20~25ml,或52.5%农地乐乳油40~50 ml,对水40~50kg喷雾。重点喷药部位在植株中、上部的嫩枝、嫩叶、花蕾、幼果。 <
分布
图片文件
sc/SCHC/QGLHC/YQC1.jpg,sc/SCHC/QGLHC/YQC2.jpg,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