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灰霉病
修改
病虫名称
别名
拉丁名
形态特征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分生孢子梗细长,深褐色,数根丛生,顶端具1-2次分枝,分枝顶端簇生分生孢子成葡萄穗状。分子孢子单胞,无色,短椭圆形,聚集成堆时呈灰色。菌核由菌丝组成,形状不规则,多产生于寄主表皮层下面。病原为弱寄生菌,腐生性强,可在有机物上腐生。分生孢子在13.7-29.5℃均能萌发,但产生分生孢子与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1-23℃。分生孢子抗旱力强,在自然条件下能存活138天。该病原可以侵染番茄、辣椒、黄瓜、草莓、莴苣、韭菜、花生等。
发生规律
病原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萌发时产出芽管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早春棚室的生态条件恰好温暖湿润,很容易引起发病。植株徒长、棚室透光差、光照不足易发病。管理不当、粗放耕作、过于密植、氮肥不足或过量、领秧绑架过晚、灌水后放风排湿不及时、阴雨天灌水、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病果及病叶不及时清理等易发病。在日光温室中发病流行过程可划分为3个时期。定植后3月初至4月上旬为叶部灰霉病的始发期,该时期病情平稳发展;4月上旬至4月下旬为叶部灰霉病的上升期,此时病害发展迅速;4月下旬至5下旬为该病发生高峰期。病果发生时期:番茄定植后20~25天(3月末)第1层果开始发病,之后病果迅速上升,4月中旬至5月初为盛发期;以后随着温度上升温室开始大放风,病情下降;第2层果在4月10日开始发病,之后病果率迅速增长,4月末至5月初达到高峰;第3层果在第2层果发病后15天开始发病,病果增至5月初后下降。
危害特征
主要发生在花期和结果期,可为害花、果实、叶片和茎。(1)幼苗。叶片和叶柄上产生水浸状腐烂,之后干枯,表面产生灰霉,严重时可扩展到幼茎,使幼茎产生灰黑色病斑,腐烂折断。(2)叶片。叶尖开始出现水浸状浅褐色病斑,病斑呈“V”字形,向内发展,潮湿时病部长出灰霉,边缘不规则,干燥时病斑呈灰白色。(3)茎部。初期产生水浸小点,后扩展成长条形病斑,高湿时长出灰色霉层,上部植株枯死。(4)果实。主要在青果期,先侵染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后向果面和果梗发展,果皮变成灰白色、水浸状、软腐,病部长出灰绿色绒毛状霉层,后期病部产生黑褐色鼠粪状菌核。(5)花萼。花萼变为暗褐色,随后干枯。
寄主
防治措施
(1)及时摘除病叶、病果,放入塑料袋内集中烧毁或深埋,尤其在番茄坐果后及早摘除残留的花瓣。收获后彻底清理病残体。(2)与非寄主植物轮作,苗期不可与生菜等寄主蔬菜间套,避免灰霉病原先在生菜等间套寄主上大量繁殖,待番茄开花时传播到番茄上为害。(3)大棚适时通风换气,控制棚室内的温、湿度。白天当棚室温度达33℃时,开始放风,使上午温度下降至25-28℃,下午温度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在日落后应短时间放风,当温度降至20℃时,关闭通风口,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左右。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水,降低棚室相对湿度。浇水应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马上关闭通风口,使棚温升到33℃,保持1小时,然后迅速放风排湿3-4小时后。若棚温降到25℃,可再闭棚升温垒33℃持续1小时再放风。(4)在7-8月份高温季节,密闭大棚15-20天,利用太阳能使棚内温度达到50-60℃,最高达到70℃,高温闷棚消毒。烤棚可以全面杀死棚内的病原,减轻病害的发生。(5)化学防治。①在番茄苗定植移栽前喷一次药,以确保无病苗进入棚室。一般用50%多苗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②定植后结合蘸花施药,在蘸花稀释液里,加入O.1%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后再进行蘸花。③灌溉果水前或发病初期施药,可采取多种施药方法,轮换用药或混合用药,以利延缓病原抗药性的发生。喷雾药剂可选用50%速克灵性粉剂2000倍液、50%朴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为降低棚室内湿度也可施用烟雾剂,45%百菌清烟雾剂或10%速克灵烟雾剂,每次每亩用药250g。根据病情和棚室内的生态环境,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和药剂种类,每7-10天用药1次,连贯-3次。每次喷药前将番茄的老叶、黄叶、病叶及病果清除出棚,原基数,又利于植株下部通风透光。喷洒药剂时要周到细致,对植株基部、大棚有地面、棚膜、山墙、后墙及棚内空间都要喷药。大棚前檐温度高易发病,靠大棚南部的植株要重点喷k心病株周围的植株重点喷sfsrk下部叶片及叶的背面要重点喷。及早发现中心病株,及早防治。
分布
图片文件
sc/SCBH/QGL/FQ/FQHUMB1.jpg,sc/SCBH/QGL/FQ/FQHUMB2.jpg,sc/SCBH/QGL/FQ/FQHUMB3.jpg,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