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黑蝽
黑乌龟
Scotinophara 1urida Burmeister 半翅目 蝽科
修改
病虫名称
别名
拉丁名
形态特征
江苏一年发生1代,广东一年发生2~3代。江苏7月下旬为产卵盛期,8月上旬为若虫孵化盛期,9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稻黑蝽白天潜伏近水面稻茎上吸食稻液,夜间上升稻株为害。成虫交尾后7天开始产卵,卵多产于近稻基部叶鞘上,双行排列,每行有卵2~30粒。一只成虫平均可产卵190粒,最多达600多粒。成虫有趋光性。各地均以成虫在石下、落叶间、田边杂草根际及禾蔸中越冬。广东尚有少数若虫越冬。各虫态历期一般成虫10个月左右,卵3~8天,若虫期35~-55天。天敌寄生性天敌有稻蝽小黑卵蜂。分布北界不过河北,西至四川、贵州,长江以南密度大。
发生规律
成、若虫吸食汁液,水稻分蘖期为害造成枯心苗或整株枯死,穗期造成谷粒不实,影响籽粒成熟。
危害特征
成虫 体长4.5~9.5毫米,全体黑色,表面粗糙,密布小黑点,体上常带有薄层泥土。小盾片长达腹末,前盾片前侧角各生有一刺,侧角稍突起。卵杯形,初产时淡青色,后变淡红褐到灰褐色。初孵若虫体近圆形,红褐色,末龄若虫椭圆形,体淡褐色,密布黑点,臭腺孔周围黑褐色。
寄主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结合秋季清洁田园,认真清除田间杂草,集中处理。 药剂防治 在低龄若虫期选用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000~5000倍液,或2.5%敌杀死(溴氰菊酯)乳油2
分布
图片文件
D:/ms4w/Apache/htdocs/pestweb/粮作病虫/水稻病虫/稻虫//稻黑蝽/稻黑蝽.htm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