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椰菜菌核病
修改
病虫名称
别名
拉丁名
形态特征
病原物为子囊菌亚门真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ert) de Bary。菌丝无色、纤细、具隔。菌核长圆至不规则形,成熟后为黑色,形状及大小与着生部位有关,菌核萌发产生1~50个子囊盘,一般4~5个。子囊盘初为杯状,直径2~8mm,大的可达14mm,淡黄褐色,盘下具柄,柄长受菌核埋在土层中深度影响,短的仅4~5mm,长的可达70mm。子囊排列在子囊盘表面,棍棒状,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或梭形,无色,单胞。
发生规律
病原以菌核在土壤、种子、病残体、堆肥中越冬或越夏。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子囊盘,盘中的孢子成熟后弹射出,随风传播,侵染植株。病原的菌核萌发适温5~20℃,以15℃最适宜,相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上,菌丝不耐干燥,相对湿度70%以下发病轻,低温高湿有利该病害发生。
危害特征
主要危害茎基部、叶片及花球,当植株茎基部开始受害时,受害部的边缘先呈不明显的水渍状褐色不规则病斑,然后慢慢软腐,生成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并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至茎基部病斑环茎一周后,全株死亡。茎基部叶片或叶柄发病,而后蔓延至茎部,茎部病斑由褐色变白色或灰白色,病茎皮层腐烂,干枯后病组织表面纤维破裂成乱麻状,茎内中空长出白色菌丝并夹杂着黑色菌核。往往伴随着软腐细菌,发出恶臭。
寄主
防治措施
(1)用10%食盐水或10%~20%硫铵液漂种,除去浮在水面的菌核和杂质,反复2~3次后再行播种。(2)播种前把床温调到55℃处理2小时,可以有效杀死土壤中菌核。前茬收获后进行1次深耕,将菌核深埋土中,使其不能抽生子囊或子囊盘不能出土,减少子囊孢子的传播。高畦种植,合理密植,有利于通风透光,同时开好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增强植株生长势,合理使用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性。(3)发病初期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续2~3次,重病田可适当增加1~2次。
分布
图片文件
sc/SCBH/SHZHK/HYCAGAL/HYCAJHB.jpg,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