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根腐病
修改
病虫名称
别名
拉丁名
形态特征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的真菌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 (Mart.) App. et Wollenw.。大型分生孢子梭形或肾形,无色,透明,两端较钝,具隔膜2~4个,以3隔居多。小型分生孢子椭圆至卵形,具隔0~1个。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呈绒毛状,银白色,基物表面为猪肝紫色,培养基不变色;在米饭培养基上呈银白至米色;在马铃薯块和绿豆培养基上均为银白色至浅驼色。侵染茄子、辣椒、冬寒菜、马铃薯、莲藕。
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尤其厚垣孢子可在土中存活5~6年或长达10年,成为主要侵染源,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利其发病,连作地、低洼地、粘土地或下水头发病重。
危害特征
茄子定植后始发。初发病时,白天叶片萎蔫,早、晚可复原,反复多日后,叶片逐渐变黄干枯,后整株黄枯而死。检查根部,表皮呈褐色腐烂,且易剥开,致木质部外露。
寄主
防治措施
(1)有条件的与十字花科、百合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2)采用高畦栽培,认真平整土地,防止大水漫灌及雨后田间积水,苗期发病要及时松土,增强土壤透气性。(3)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根腐灵(四川)3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配成药土撒在茎基部。
分布
图片文件
sc/SCBH/QGL/QZ/QZGFB.jpg,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