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绵疫病
修改
病虫名称
别名
拉丁名
形态特征
病原物为鞭毛菌亚门真菌寄生疫霉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和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侵染所致。菌丝白色,绵絮状,无隔,分枝多,气生菌丝发达,病组织和培养基上易产生大量孢子囊,孢囊梗无色,纤细,无隔膜,一般不分枝;孢子囊无色或微黄,卵圆形、球形至长卵圆形;孢子囊顶端状突起明显。菌丝顶端或中间可生大量黄色圆球形厚垣孢子,单生或串生。有人认为茄疫霉P. melongenae Sawada称也是该病致病菌,其特点棉毛状菌丝较长。
发生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卵孢子经雨水溅到茄子果实上,萌发长出芽管,芽管与茄子表面接触后产生附着器,从其底部生出侵入丝,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后病斑上产生孢子囊,萌发后形成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形成再侵染,秋后在病组织中形成卵孢子越冬。发育最适温度30℃,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菌丝体发育良好。在高温范围内,棚室内的湿度是认定病害发生与否不重要因素的。此外,重茬地、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密植、通风不良,或保护地撤天幕后遇下雨,或天幕滴水,造成地面积水、潮湿,均易诱发本病。
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果实,茎和叶片也被害。在果实上初生水浸状圆形或近圆形、黄褐色至暗褐色稍凹陷病斑,边缘不明显,扩大后可蔓延至整个果面,内部褐色腐烂。潮湿时斑面产生白色棉絮状霉。病果落地或残留在枝上,失水变干后形成僵果。叶片病斑圆形,水渍状,有明显轮纹,潮湿时,边缘不明显,斑面产生稀疏的白霉(孢子囊及孢囊梗),干燥时,病斑边缘明显,不产生白霉。花湿腐,并向嫩茎蔓延,病斑褐色凹陷,其上部枝叶萎蔫下熏,潮湿时,花茎等病部产生白色棉状物。
寄主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如兴城紫圆茄、通选1号、竹丝茄、丰研11号、青选4号、青选4号、老来黑等。(2)与非茄果类蔬菜轮作3-4年。(3)选择高燥地块种植茄子,深翻土地。采用高畦栽培,覆盖地膜以阻挡土壤中病菌向地上部传播,促进根系发育。雨后及时排除积水。施足腐熟有机肥,预防高温高湿。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性。及时整枝,适时采收,发现病果、病叶及时摘除,集中深埋。(4)发病初期,可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霉多米尔锰锌)600倍液,或72%克露(克霜氰)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5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药要均匀周到,重点保护茄子果实。一般每隔7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
分布
图片文件
sc/SCBH/QGL/QZ/QZMYUB.jpg,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