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黑枯病
修改
病虫名称
别名
拉丁名
形态特征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的真菌茄棒孢菌Corynespora melongeenae Takimoto。分生孢子梗细长;分生孢子单生或串生在分生孢子梗上,棒锤状,初呈淡色,后变深紫黑色,具1~16个隔膜。
发生规律
以菌丝或分生孢子附在寄主的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借气流、雨水传播。病部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的分生孢子,引起病害再侵染。此菌在6~30℃均能发育,发病适温20~25℃。
危害特征
茄子叶、茎、果实均可染黑枯病。叶染病初生灰紫黑色圆形小点,扩大成直径0.5~1cm,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周缘紫黑色,内部浅些,有时形成轮纹,致早期落叶。
寄主
防治措施
(1)加强田间管理,苗床要注意通风,田间切忌灌水过量,雨季要注意排水降湿。(2)播种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52℃温水浸30分钟,再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分布
图片文件
sc/SCBH/QGL/QZ/QZHEKB.jpg,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