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斑潜蝇
别名 葱潜叶蝇 韭菜潜叶蝇
学名 Liriomyza chinensis (Kato) 异名:Dizygomyza cepae chinensis Kato 双翅目 潜蝇科。
修改
病虫名称
别名
拉丁名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mm,头部黄色,头顶两侧有黑纹;复眼红黑色,周缘黄色;单眼三角区黑色;触角黄色,芒褐色;胸部黑色有绿晕,上被淡灰色粉,肩部、翅基部及胸背的两侧淡黄色;小盾片黑色,腹部黑色,各关节处淡黄色或白色;足黄色,基节基部黑色,胫节、跗节黄色,跗节先端黑褐色;翅脉褐色,平衡棍黄色。幼虫:体长4mm,宽0.5mm,淡黄色,细长圆筒形,尾端背面有后气门突1对;体壁半透明,绿色,内脏从外面隐约可见。蛹:长2.8mm,宽0.8mm,褐色,圆筒形略扁,后端略粗。
发生规律
生活习性 成虫活泼,飞翔于葱株间或栖息于叶筒端。幼虫在叶组织中的隧道内能自由进退,并在叶筒内外迁移于为害部位。在银川地区7~8月间盛发,为害严重,直至9~10月间尚继续为害,被害叶筒率常达80%,致使葱株枯萎。成熟幼虫即在蛀道中化蛹。在华北、西北发生。
危害特征
为害特点 幼虫在叶组织内蛀食成隧道,呈曲线状或乱麻状,影响作物生长。
寄主
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 可在成虫盛发期喷洒75%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0.12%天力Ⅱ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在幼虫为害期可喷洒25%爱卡土乳油1000倍液,但在作物收割前半个月停止使用,以防止残留农药在商品菜上超过允许标准。 <
分布
图片文件
sc/SCHC/CSLHC/CBQYN.jpg,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