薹菜黑斑病
修改
病虫名称
别名
拉丁名
形态特征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真菌芸苔链格孢Alternarra brassicae (Berk.) Sacc.和甘蓝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 (Schw.) Wiltshire。芸苔链格孢菌丝透明,有分枝和隔膜,光滑,埋生;分生孢子梗由气孔伸出,多单生,有时2~10根或更多束生,直立或上弯,呈膝曲状,基部通常稍肿大,浅榄褐色至榄褐色,具横隔;分生孢子多单生,个别2~4个串生,分生孢子直或微弯,倒棒状,有横隔6~19个,纵隔或斜隔0~8个,浅色至浅榄褐色,光滑,个别有小疣,有喙,孢身至喙渐细,长为分生孢子长的1/3~1/2。甘蓝链格孢分生孢子长卵形或倒棍棒状,棕褐色,具横隔3~10个,纵隔0~4个,分生孢子链生,常8~10个连成一串,嘴胞短,色泽较深,别于白菜黑斑病。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留种株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在种子表面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传播侵染致病。在广州地区,病菌可在田间寄主作物上辗转传播侵染,不存在越冬问题。通常天气冷凉高湿发病较重;偏施过施氮肥会加重受害。
危害特征
薹菜生长后期易发病,主要为害叶、叶柄、茎、角果等,叶片染病初生灰褐色至黑褐色稍隆起的小斑,扩大后变为黑褐色圆形斑,直径2~6mm,具明显同心轮纹,四周干燥,有黄白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柄、茎染病产生椭圆形或成纵行的黑色条斑。
寄主
防治措施
(1)大面积轮作,收获后及时翻晒土地清洁田园,减少田间菌源。(2)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采用猪粪堆肥,培养拮抗菌,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白菜抗病力和耐病性。(3)选用抗病品种。(4)种子消毒,可用种子重量0.4%的so%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5)发病前开始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伐森锰锌可湿粉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其复配剂1000倍液。在黑斑病与霜霉病混发时,可选用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亩喷对好的药液60~70升,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分布
图片文件
sc/SCBH/SHZHK/GACATCA/TCAHEBB.jpg,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