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斑病
细菌性鞘腐病 病原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 Van Holl
修改
病虫名称
别名
拉丁名
形态特征
为细菌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菌体杆状,单生,极生鞭毛2~4根。肉汁胨平板培养基上菌落白色,圆形,表面光滑,后呈环状轮纹。
发生规律
病菌在种子和病组织中越冬。从伤口侵入寄主,也可从水孔、气孔侵入。细菌在水中可存活20~30天,随水流传播。暴雨、台风可加重病害发生。偏施氮肥,灌水过多或灌串水,易发病。偏酸性土壤发病重。
危害特征
为害叶片、叶鞘、茎、节、穗、枝梗和谷粒。叶片染病初为褐色水浸状小斑,后扩大为纺缍形或不规则赤褐色条斑,边缘出现黄晕,病斑中心灰褐色,病斑常融合成大条斑,使叶片局部坏死,不见菌脓。叶鞘受害多发生在幼穗抽出前的穗苞上,病斑赤褐,短条状,后融合成水渍状不规则大斑,后期中央灰褐色,组织坏死。剥开叶鞘,茎上有黑褐色条斑,剑叶发病严重时抽不出穗。穗轴、颖壳等部受害产生近圆形褐色小斑,严重时整个颖壳变褐,并深入米粒。谷粒病斑易与稻胡麻叶枯病混淆,镜检可见切口处有大量菌脓溢出。
寄主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1)加强检疫,防止病种子的调入和调出。(2)浅水灌溉,防止田水串流。采用配方施肥,忌偏施氮肥。及时清除田边杂草,处理带菌稻草。 药剂防治 5叶期,或移栽前5天,亩用3%中生菌素可湿粉100g,或50%氯溴异氰尿酸(消菌灵)水溶性粉剂25~50g,对水50kg喷雾。出现发病中心后,亩用20%叶枯宁(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00g,或10%氯霉素水溶剂100g,或70%叶枯净(杀枯净)胶悬剂100~150g,或25%叶枯灵(渝-7802)可湿性粉剂175~200g,对水50~60kg喷雾。
分布
图片文件
D:/ms4w/Apache/htdocs/pestweb/粮作病虫/水稻病虫/稻病//细菌性褐斑病/细菌性褐斑病.htm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