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丛枝病
修改
病虫名称
别名
拉丁名
形态特征
病原物为类菌原体丛枝植物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简称MLO。病叶中脉切片经甲苯胺兰(TBO)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韧皮部有桔黄色荧光反应斑,整个维管束组织严重退化变小,用电子显微镜对超薄切片观察,在辣椒病株筛管中有MLO菌体。
发生规律
辣椒丛枝病病原可通过大青叶蝉传播,经25天后显症,大青叶蝉在泡桐丛枝病病株上,充分饲毒后转移到辣椒上也可传毒。辣椒集中产区及大青叶蝉多、距泡桐树近的地块发病重。
危害特征
苗期染病植株叶色发黄,病株矮小,很少分枝,易形成单枝,侧枝少,不结果或偶结1~2果,蕾期染病,病株矮化,仅为健株株高一半,叶窄长,叶面积小,仅是健叶1/4,叶片扭曲呈疙瘩节状,叶色变黄,叶肉变薄似缺素症。叶柄狭长,是健株2倍,发病重的叶片仅剩叶脉,枝芽丛生呈“扫帚状”,茎杆带化,花序聚生或花器萎落,鳞片变成小叶,开花结果期染病,病株不明显,中下部叶片、椒角尚正常,仅侧芽少,中上部叶片狭窄皱缩不平,叶柄伸长,果枝短缩,心叶开张度小。该病与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病毒病症状近似,应注意鉴别。
寄主
防治措施
(1)该病广泛分布在陕西、北京、河南、湖北、新疆等各辣椒产区,应合理布局,要远离泡桐,采用小麦与辣椒间作,适期栽植,注意拔除病株。(2)及时防治叶蝉和三点盲蝽。(3)发病初期喷洒土霉素或四环素倍液。
分布
图片文件
sc/SCBH/QGL/LAJ/LAJCZB.jpg,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