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灰霉病
修改
病虫名称
别名
拉丁名
形态特征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的真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病菌的孢子梗数根丛生,褐色,顶端具1~2次分枝,分枝顶端密生小柄,其上聚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单细胞。近无色。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的富克尔核盘菌Scler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 Fuckel。此菌发育适温18~23℃,最高30~32℃,最低4℃,适宜湿度为持续90%以上的高湿条件。此菌寄主范围广泛,能侵染辣椒、甜椒、茄子、番茄、黄瓜、西葫芦、菜豆、莴苣、白菜、甘蓝、草莓、葱、韭菜等多种蔬菜。
发生规律
病菌可形成菌核遗留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随气流及雨水传播蔓延,田间农事操作是传病途径之一。病菌发育适温23℃,最高31℃,最低2℃;病菌对湿度要求很高,一般12月至翌年5月连续湿度90%以上的多湿状态易发病;大棚持续较高相对湿度是造成灰霉病发生和蔓延的主导因素,尤其在春季连阴雨天气多的年份,气温偏低,通风不及时,棚内湿度大,致灰霉病发生和蔓延。此外,植株密度过大,生长旺盛,管理不当都会加快此病扩展。光照充足对该病扩展有很大抑制作用。南方春播露地,低温多雨时也常严重发生蔓延。
危害特征
甜椒、辣椒幼苗、叶、茎、枝、花器均可染灰霉病。幼苗染病,子叶先端变黄,后扩展到幼茎,致茎缢缩变细,由病部折断而枯死;叶片染病,病部腐烂,或长出灰色霉状物,严重时上部叶片全部烂掉,仅余下半截子茎。成株染病,茎上初生水浸状不规则斑,后变灰白色或褐色,病斑绕茎一周,其上端枝叶萎蔫枯死,病部表面生灰白色霉状物;枝条染病,亦呈褐色或灰白色,具灰霉,病枝向下蔓延至分杈处;花器染病,花瓣呈褐色,水浸状,上密生灰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寄主
防治措施
(1)保护地甜(辣)椒要加强通风管理,上午尽量保持较高的温度,使棚顶露水雾化;下午适当延长通风时间,加大放风量,以降低棚内湿度;夜间要适当提高棚温,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2)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严防浇水过量,正常灌溉改在上午进行减低夜间棚内湿度或结露。(3)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或深埋。(4)种植密度不宜过大,每亩3000~3100株,适当抑制该病扩展。(5)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400~1500倍液,或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混合喷洒,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分布
图片文件
sc/SCBH/QGL/LAJ/LAJHMB.jpg,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