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炭疽病
修改
病虫名称
别名
拉丁名
形态特征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的真菌辣椒炭疽菌(辣椒丛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apsici (Syd.) Butl & Bisby. 异名:Vermicularia capsici Syd.。在PDA上菌落白色,后变灰色。气生菌丝浅灰色至暗灰色,培养基背面黑色。粘分生孢子团白色。刚毛很多。分生孢子梗具分枝。产孢细胞筒形,内壁芽殖产孢。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镰刀形,顶端尖锐,末端钝圆。附着胞多,黑褐色,椭圆形至棍棒形。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的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 et Schrenk。侵染辣椒、番茄、姜。
发生规律
主要以拟菌核随病残体在地上越冬,也可以菌丝潜伏在种子里,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皮表面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越冬后的病菌,在适宜条件下产出分生孢子,借雨水或风传播蔓延,病菌多从伤口侵入,发病后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适宜发病温度12~33℃,其中27℃最适;孢子萌发要求相对湿度在95%以上;温度适宜,相对湿度87~95%,该病潜育期3天;湿度低,潜育期长,相对湿度低于54%则不发病。高温多雨则发病重。排水不良、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当或氮肥过多、通风不好,都会加重此病的发生和流行。
危害特征
甜椒、辣椒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叶片、果梗也可受害。果实染病,初现水浸状黄褐色圆斑,边缘褐色,中央呈灰褐色,斑面有隆起的同心轮纹,往往由许多小点集成,小点有时为黑色,有时呈橙红色。潮湿时,病斑表面溢出红色粘稠物,被害果内部组织半软腐,易干缩,致病部呈膜状,有的破裂。叶片染病,初为褪绿色水浸状斑点,后渐变为褐色,中间淡灰色,近圆形,其上轮生小点。果梗有时被害,生褐色凹陷斑,病斑不规则,干燥时往往开裂。
寄主
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甜椒如长丰、茄椒1号、蒙椒3号、哈椒2号、早丰1号、吉农方椒、九椒1号,皖椒1号;辣椒如早杂2号,湘研4号、5号、6号、3号,中子粒等较抗病。(2)无病株留种或种子用55℃温水浸30分钟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播种。也可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10~12小时,再用1%硫酸铜浸种5分钟,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浸1小时;也可用次氯酸钠溶液浸种,在浸种前先用0.2~O.5%的碱液清洗种子,再用清水浸种8~12小时,捞出后置入配好的1%次氯酸钠溶液中浸5~10分钟,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3)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与瓜、豆类蔬菜轮作2~3年。(4)采用营养钵育苗,培育适龄壮苗。(5)加强田间管理,避免栽植过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避免在下湿地定植;雨季注意开沟排水,并预防果实日灼。(6)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400~1500倍液,或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混合喷洒,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分布
图片文件
sc/SCBH/QGL/LAJ/LAJTZB.jpg,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