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茎蜂
Cephus pygmaeus Linnaeus 膜翅目 茎蜂科。
修改
病虫名称
别名
拉丁名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8~12mm,腹部细长,全体黑色,触角丝状,翅膜质透明,前翅基部黑褐色,翅痣明显,雌蜂腹部第4、6、9节镶有黄色横带,腹部较肥大,尾端有锯齿状的产卵器。雄蜂3~9节亦生黄带。第1、3、5、6腹节腹侧各具1较大浅绿色斑点,后胸背面具1个浅绿色三角形点,腹部细小粗细一致。 卵 长约1mm,长椭圆形,白色透明。 幼虫 末龄幼虫体长8~12mm,体乳白色,头部浅褐色,胸足退化成小突起,身体多皱褶,臀节延长成几丁质的短管。 蛹 长10~12mm,黄白色,近羽化时变成黑色,蛹外被薄茧。
发生规律
年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茎基部或根茬中结薄茧越冬。翌年4月化蛹,5月中旬羽化,5月下旬进入羽化高峰,羽化期持续20多天,羽化后雌蜂把卵产在茎壁较薄的麦秆里,产卵量50~60粒,最多72粒,产卵部位多在小麦穗下1~3节的组织幼嫩的茎节附近,产卵时用产卵器把麦茎锯1小孔,把卵散产在茎的内壁上。卵期6~7天,幼虫孵化后取食茎壁内部,三龄后进入暴食期,常把茎节咬穿或整个茎秆被食空,逐渐向下蛀食到茎基部,麦穗变白,幼虫老熟后在根茬中结透明薄茧越冬。(此外还有C.fumipennis Eversmann称烟翅麦茎蜂,分布在河南、青海、甘肃等省。)
危害特征
幼虫钻蛀茎秆,严重的整个茎秆被食空,老熟幼虫钻入根茎部,从根茎部将茎秆咬断或仅留少量表皮连接,断面整齐,受害小麦很易折倒。
寄主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1)麦收后进行深翻,收集麦茬沤肥或烧毁,有抑制成虫出土的作用。(2)尽可能实行大面积的轮作。(3)选育秆壁厚或坚硬的抗虫高产品种。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药剂防治  
分布
图片文件
D:/ms4w/Apache/htdocs/pestweb/粮作病虫/麦类病虫/麦虫//麦茎蜂/麦茎蜂.htm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