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缝油菜叶甲
别名 绵虫 黑蛆
学名 Entomoscelis suturalis Weise 鞘翅目 叶甲科
修改
病虫名称
别名
拉丁名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成虫:雄虫体长约6mm,雌虫8mm;头黑色,顶部具1月牙形黄色斑;复眼和触角黑色,棒状11节;前胸黄色发达,中部具1“凸”字形黑斑,两侧各具1小黑点,鞘翅黄褐色,小盾片和鞘翅中缝黑色;头、胸、腹、腹面及3对足均黑色。头部深嵌入前胸,具粗刻点,触角向后伸达鞘翅肩部之后。前胸背板宽,后缘中部拱弧,表面刻点粗密。小盾片半圆形。鞘翅刻点稀。雌虫腹部大,末端露在鞘翅外。卵:长椭圆形,长1.8mm,黄色至橙色。幼虫:末龄幼虫体长约10~13mm。背黑褐色纺锤形,腹面浅黄色;头黑褐色,前胸、腹末节深褐色,余各节背面具3排大小不一的深褐色肉瘤,瘤上生刚毛。蛹:裸蛹浅黄色至橙黄色,蛹长6~7mm。
发生规律
生活习性 甘肃、陕西、山西等省年生1代,以卵在油菜根部表土内、土缝中、土块或枯叶下越冬。翌春油菜返青时开始孵化,幼虫期4龄,3月下至5月上旬为害油菜、荠菜、白菜等,幼虫喜在8~17时为害,夜间、早晚及阴雨天潜伏在土块下,幼虫喜光有假死性,5月上旬后,老熟幼虫钻入土中2~6cm处作土室化蛹,经10~15天羽化为成虫。5月下旬进入羽化盛期,成虫出土后继续为害,待油菜黄熟后,成虫潜入土中10~22cm处越夏,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成虫又复出土为害幼苗,10月上至11月上旬交尾产卵,雌虫把卵产在油菜根部土缝中,20~40粒聚成小堆,每雌产卵200粒左右,11月上旬雄虫多死于地面。
危害特征
为害特点 成、幼虫为害油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叶片被吃光,咬掉生长点,造成缺苗断垅乃至毁种。
寄主
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 对该虫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虫情测报,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1)冬、春油菜品种搭配种植,生产上春油菜发生虫害轻,因此扩大春油菜种植面积,可有效控制该虫为害。(2)加强管理,增肥灌水。冬油菜生长期虫情消长与降水量和灌水关系密切,搞好管理,做到壮苗抑虫,减轻为害。(3)掌握时机喷药治虫。一是土内施药,每亩用2.5%辛硫磷粉2kg对细土30kg,于播种时撒入土表,然后耙入或翻入土中,可防治越夏成虫及越冬卵块。二是油菜出土后至越冬前,发现成虫迁入田内为害时,喷洒2.5%辛硫磷粉1~1.5kg.歼灭成虫,防止产卵及越冬。三是油菜返青前,定期、定点检查卵块密度和孵化率,每平方米内有一堆卵块,孵化率高于80%.在油条返青后抽苔前,幼虫初发阶段喷撒2%巴丹粉剂,每亩l.5~2kg。四是油菜荚期发现羽化成虫为害时,喷洒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1500倍液、20%绿·马乳油1500~2000倍液、0.6%无名霸(苦参烟碱醇液)1000~1500倍液。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
分布
图片文件
sc/SCHC/SZHKHC/HFYCYJ.jpg,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