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类菌原体(简称MLO)。电镜观察病叶超薄切片可见到筛管细胞中有椭圆形或卵圆形类菌原体,无细胞壁,只见单位膜有3层,两层为蛋白质膜,中间为类脂膜。通过寄主细胞壁时其形状可变为不定形,大小也不固定。主要靠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二点黑尾叶蝉(N.virescens)、二条黑尾叶蝉(N.nigropictus)等4种叶蝉传毒。在虫体内循回期因气温而不同,黑尾叶蝉体内循回期,当均温32℃时平均循回期为19天,气温15℃经102天不传毒,17℃经68天仅个别虫传毒,20℃循回期为53.3天,25℃为24.6天,28℃为22.2天,30℃为21.3天,33~35℃为17~25天。均温30℃黑尾叶蝉低龄若虫获毒最短时间为10分钟,12小时几乎均可获毒,气温低于5℃则不能获毒。10℃获毒虫率为o~7%,15℃为0~27%,20℃为21~64%,25℃为50~73%。黑尾叶蝉取食上部叶片传毒率高达67%,中部叶片为55%,下部叶片为34%,该虫能终身带毒,传毒率高达89.3%,病毒不经卵传给下一代。叶蝉有偏嗜黄萎病株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