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病


病原物为细菌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Clavibater michiganensis (Smith) Davis et al. subsp.michiganensis (Smith) Dav。可选用营养肉汤培养基和酵母、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分离病原。病原菌为需氧细菌,无芽孢,棒杆状。细胞大小为0.6~0.7μm×0.7~1.2μm,以单个或成对方式存在。碳水化合物氧化代谢,不解脂,硝酸盐还原阴性,脲酶阴性,明胶液化慢,水解七叶苷,水解淀粉能力很弱或不水解。病菌生长缓慢,形成具光泽、圆形、边缘规则的黄色菌落,也存在粉红色、白色、红色及橙色的变易菌落。病原菌是一种好气、不游动、革兰氏阳性、无孢子形成的弯曲形杆状细菌。寄主有番茄、龙葵、裂叶茄和其他茄科杂草。接种可侵染乳茄、马铃薯、醋粟番茄、树番茄、心叶烟等。此外,还有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向日葵、西瓜、黄瓜等。
病原菌在自然条件下能在田间越冬,影响土壤中病原菌种群数量的首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湿度和土壤类型。存在于土壤里的病残组织中,可存活2~3年。田问病残体上的越冬菌源和种子携带的病菌是造成初侵染的主要菌源。病原菌的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带菌种子。病原菌可随带病种子、病苗、病残体及土壤传播,形成初侵染,再以飞溅的水滴(如灌溉、雨水)等为载体,从修剪造成的伤口、毛孔或叶毛、根、气孔和其他自然孔口进入植物组织,完成再侵染。在田间或温室,病原菌通过水、培养料和修剪刀传播,由伤口、果实上的病斑是通过风雨或喷灌时从病枝叶上滴下的带菌水滴传播的。番茄溃疡病和秧苗,种子内外层都可带菌。种子传病率一般为1%左右,从带菌种子到幼苗的传播率如果达到0.01%,在适宜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下就有可能引起定植田番茄溃疡病的大流行。如果苗床土壤带菌,病株可达50%以上。病原菌从发病部位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附近植株,对产量影响不大,造成病害在田问流行并决定损失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初侵染。美国的番茄生产在较长时间以来一直都是在相对温暖的南部佛罗里达州和佐治亚州用种子大量繁殖番茄幼苗,当幼苗高约25cm时集中运到中西部和北部的番茄生产基地定植。在育苗时为了使幼苗匀齐,并增强幼苗的活力,通常采用旋转式割草机对幼苗进行修剪,这样就人为地大大增加了该病菌在苗期的传播几率。
番茄溃疡病是一种维管束系统病害,从番茄育苗到收获期均可发生。病株常常是一侧先发病,可以表现为系统症状和局部症状。在一定条件下,症状的类型取决于番茄感病的生育期、病菌的侵染位点及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主要类型包括叶片边缘坏死、叶片萎蔫至枯死、植株矮化、茎秆开裂呈现溃疡状、维管束变褐等,如果初侵染来源是番茄种子或是病原菌通过伤口直接侵入番茄的维管束组织,将出现系统症状,通常先表现为萎蔫;从幼苗到坐果期都可发生萎蔫和死亡,大田定殖后造成缺株断垄。而当病原菌通过植物表皮的毛孔、水孔等自然孔口侵入后,首先会出现叶边缘坏死、叶片萎蔫等局部症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再发展成为系统症状。病株可通过维管束侵入果实,造成果实皱缩、畸形,后期果实上出现中央浅褐色、边缘为白色晕圈、形似鸟眼状的病斑,称为“鸟眼斑”,有时病斑略隆起并连片,为本病的典型症状。成株期染病,病菌在韧皮部及髓部迅速增殖扩展,初步下部叶片凋萎或卷缩,似缺水状,一侧或部分小叶凋枯;茎内部变褐,并由上向下扩展,后期产生长短不一的空腔,最后下陷或开裂,茎略增粗,有不定根生出。
(1)番茄溃疡病是我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应严格实行植物检疫,采用健康无病种苗。(2)建立无病留种田,使用健康清洁的种子种好管好无病留种田,收藏好无病种子,确保种子不带菌。(3)种子消毒处理,①发酵法。将可疑病果打碎成浆状,不要加水,直接装在容器内发酵4天,每天搅拌2次,使全部种子都淹没在发酵液中,发酵温度始终控制在2l℃左右。虽然提高温度可增强发酵物的化学杀菌作用,但却降低了种子的活性,应当避免。发酵完毕后,立即取出种子洗净、晾干备用。此法可杀死种子表面的全部病菌和种子内部的大部分病菌,在许多国家广泛采用。②醋酸浸种法。新鲜种子在0.8%的优质醋酸溶液中(用水稀释)浸泡24小时,干种子则浸泡在0.6%的醋酸溶液中,温度也保持在21℃左右,大约lkg种子用8L醋酸溶液,浸泡后也需洗净晾干。③温汤浸种法。该法是防治细菌性种传病害的常用方法。番茄溃疡病菌的致死温度为53℃10min,将干燥种子放入55℃的恒温水槽中浸泡25分钟,期间不断地搅拌,可杀死种子内、外的溃疡病菌。并兼治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和细菌性叶斑病。温汤浸种法多用于当年新种籽,1年以上的陈籽不宜采用,以免影响发芽。④次氯酸钠溶液浸种法。这是欧美地区的常规种子消毒法。种子在1%次氯酸钠溶液中(用水稀释)浸泡20~30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新、老种子都可采用。此法简便易行,可杀灭种子表面细菌和钝化附着的烟草花叶病毒。⑤盐酸溶液浸种法。种子在5%盐酸溶液中浸泡5h,清水洗净后播种。美国常将此法与发酵法结合起来,即将果实捣碎成浆状物后,加入四分之一体积的盐酸(含量36%~38%的市售品),在室温下搅匀后放置半小时,对种子表面的细菌和PMV都有作用。上述方法可因地制宜地选用,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处理过的种子绝不能与未处理的种子接触,所用容器必须是洁净无菌的。旧布袋可在水中煮沸消毒,严防再度污染。只要认真把好无病种子关,再辅以其他综合防病措施,番茄溃疡病一定能得到控制。(4)加强田间管理,一旦田间有番茄溃疡病发生,应及时拔除病株,清除田间病残体,将病残体深埋或销毁,同时对疫情发生区土壤进行药剂处理,尽量减少病菌传播的可能性。合理轮作对有番茄溃疡病发生记录的田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与其他非茄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能有效地降低田间病菌的数量,控制病害的发生。(5)对大棚中的土壤灌足水后覆盖聚乙烯膜,日晒4~6周实施闷棚,可有效降低田间菌量,番茄溃疡病发病率平均降低72%,而作为对照的溴甲烷熏蒸效果仅为20%。(6)化学防治国内外目前尚没有防治番茄溃疡病的特效药剂。除了种子处理中提到的上述药剂外,常用的有代森锰锌、琥胶肥酸铜(DT)和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等药剂。自发病初期开始每5~7d喷施1次,对番茄溃疡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虽然长期施用含铜的杀细菌剂有可能会导致病原细菌产生抗药性,但目前还没有关于番茄溃疡病菌对铜制剂产生抗性的报道。
3 Comments
Aug 30, 2020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has mutat labores nostrum ei. Duo te blandit erroribus, ut sea ipsum nonumy, mel no ignota accusamus gloriatur. Id has habeo regione, explicari hendrerit reprimique cum te.

评论与建议
Jane Williams

Talis, peritus advenas etiam imitari de castus, secundus abac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