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

别名
学名

寄主

分布
形态特征 病原物为病毒主要是芜菁花叶病毒,在某些地区黄瓜花叶病毒(简称CMV)和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也有相当比率,仅次于TuMV。 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又称芸苔病毒2号(简称TuMV),病毒粒体线状,失毒温度55~60℃经10分钟,稀释限点1000倍,体外保毒期48~72小时,通过蚜虫或汁液接触传毒,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主要靠蚜虫传毒。是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的主要病原,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外,还能侵染菠菜、茼蒿、芥菜、荠菜、菠菜及车前等杂草。TuMV有多个株系,用十字花科蔬菜组成的寄主谱,根据致病性可分7个株系群。即普通株系(Tu1)、小白菜株系(Tu2)、海洋白菜株系(Tu3)、大陆白菜株系(Tu4)、甘蓝株系(Tu5)、花椰菜株系(Tu6)和芜菁株系(Tu7)。侵染大白菜、青菜、萝卜、芜菁、甘蓝、芥菜及榨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又称黄瓜病毒1号(简称CMV)  病毒颗粒球状,病毒汁液稀释限点1000~10000倍,钝化温度60~70℃,10分钟,体外存活期3~4天,不耐干燥,在指示植物普通烟、心叶烟及曼陀罗上呈系统花叶,在黄瓜上也现系统花叶。黄瓜花叶病毒寄主范围39科117种植物。 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又称烟草花叶病毒1号(简称TMV)。病毒粒体杆状,失毒温度90~93经10分钟,稀释限点1000000倍,体外保毒期72~96小时,在无菌条件下致病力达数年,在干燥病组织内存活30年以上;该病毒在田间存有不同株系,因其致病力的差异及与其他病毒的复合侵染,形成症状的多样性。
为害特点 症状  由于病原病毒种类或株系不同,被害作物和品种不同以及环境条件的不同,病害症状表现差异较大。 白菜、大白菜和青菜幼苗受害,心叶产生明脉症状,继而沿叶脉发生褪绿现象,逐渐变成淡绿色与深绿色相间的花叶症状;新长出叶片上的花叶症状逐渐明显,叶面皱缩不平。成株期受害,轻者一般仅为轻微花叶或皱缩。大白菜能正常结球,但结球内部的叶片上常有许多灰色斑点,品质和耐贮性较差;重者叶片皱缩成团,呈畸形状,叶背主脉及侧脉上会产生黑褐色坏死斑点或坏死条斑,叶片变硬而脆,大白菜常不能包心。根系不发达,须根少,横剖根部,剖面上呈黄褐色。带病的留种菜株于第二年春季尚未抽苔便死亡。较轻的植株能抽出花苔,但弯弯曲曲,植株矮小,果荚瘦小,结实率低,子粒不饱满。 萝卜、芜菁、芥菜及榨菜等发病后,其症状与白菜基本相同,心叶初呈明脉,后呈花叶、皱缩,重病株矮化、畸形,轻病株一般正常,但抽苔后多结实不良。 甘蓝发病后,在幼苗叶片上产生褪绿的圆斑,直径约2-3mm,迎光检视较明显。后期叶片上表现为淡绿色与黄绿色相间的斑驳,成为花叶症状。病株生长缓慢,结球迟而松。 
生活习性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毒可以在田间生长的十字花科蔬菜及杂草等寄主作物上越冬,引起第二年发病。在设施栽培周年生长蔬菜的地区,能周年发病,不存在越冬问题。芜菁花叶病毒主要是通过蚜虫传毒;黄瓜花叶病毒可由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毒;烟草花叶病毒仅由汁液传毒。菜缢管蚜(萝卜蚜)、桃蚜、菜蚜(甘蓝蚜)及棉蚜都能传毒。蚜虫传毒为非持久性的,因病毒仅机械地存在于蚜虫口器中,获毒后如连续多次吸食无病株,传毒期仅有20分钟左右,但传毒的效率很高,每株有两头带毒的蚜虫,传病率就可达100%;蚜虫传播病毒,主要靠有翅蚜,有翅蚜活动能力强,范围大,因此,传毒作用也大。病毒侵染幼苗的潜育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日均温20~25℃时为7~10天,13℃时为10~20天,5℃以下或30℃以上出现隐症。病株种子不带毒。8~9月份,干旱少雨,秋菜病毒病发生重;如果再遇暖冬气候,则春菜显症早,病害发生重。这是因为干旱少雨的年份,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等害虫的活动、繁衍,有利于传毒,且不利于作物的生长,植株抗逆性差,病毒病容易大流行。但温度过高对病毒有钝化作用,温度过低,病害潜育期长,有时甚至出现隐症现象。春季、秋季蚜虫大发生,且有翅蚜迁飞高峰明显的年份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发生重。在十字花科蔬菜周年种植的地区,特别是夹套复种所形成的生态环境,能使多种寄主作物上的病毒互为传染,造成全年发病不断;田间杂草密度高的田块,毒源广泛,作物发病严重。在秋季高温干旱的年景,秋播的十字花科蔬菜种植越早,发病越重,播种越迟,发病越轻。这是由于早播的作物苗期易与秋蚜活动期吻合而被传毒感染,因而发病重;而迟播的秋菜苗避开了秋蚜的活动传毒高峰,故发病轻。保护地栽培,运用防虫网等措施,能阻止有翅蚜的迁入,推迟发病或减轻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毒病的重要途径,较抗病的大白菜品种有:北京大青口、包头青、南京矮杂2号、豫白菜1号、鲁白菜3号、12号及中青1号等。小白菜中以矮抗1号、2号较抗病。抗病品种的利用应注意提纯复壮,以保持品种的抗病性。(2)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性;轮作换茬,清洁田园,恶化蚜虫发生环境。(3)应用防虫网,控制蚜虫的迁入传毒,或用银灰色或乳白色反光塑料薄膜保护幼苗,也可采用黄板诱杀。(4)治蚜防病  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10%必啉可湿性粉剂25~35g,或0.5%阿维菌素乳油40~50ml,或2.5%的三氟氯氰菊脂乳油20~25ml,对水50kg喷雾。(5)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
3 Comments
Aug 30, 2020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has mutat labores nostrum ei. Duo te blandit erroribus, ut sea ipsum nonumy, mel no ignota accusamus gloriatur. Id has habeo regione, explicari hendrerit reprimique cum te.

评论与建议
Jane Williams

Talis, peritus advenas etiam imitari de castus, secundus abac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