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的真菌黑白轮枝孢(棉黄萎病菌)。分生孢子梗轮状分枝,在一根主轴上可形成2~4个轮层,但在培养基上偶而也有7~8层的。每一层有分枝l~7根,普通为3~5根。顶枝一般较轮枝长1~3倍。在硬枝及每一个输枝的顶端均能裂生单个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当空气比较干燥时,孢子常堆聚在枝顶成不规则团块状,但空中湿度较大时,孢子则由水滴包围成一圆球,聚积在枝顶。病菌生长适温22.5℃,30℃能生长,最适pH5.3~7.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多数报道种子内外带有菌丝或分生孢子,可以做为病害的初侵染源,但也有人认为种子不带菌。土壤中病菌可存活6~8年,借风、雨、流水或人畜及农具传到无病田。翌年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及根毛侵入,后在维管束内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该病在当年不再进行重复侵染。病菌发育适温19~24℃,最高30℃,最低5℃;菌丝、菌核60℃经10分钟致死。一般气温低,定植时根部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从伤口侵入。
寄主作物
蚕豆 苜蓿
巢豆
棉花等。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2)与非豆科、茄科实行4年以上轮作,有条件的可与水稻及葱蒜类轮作,1年即可见效。(3)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和充分腐熟有机肥。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药剂防治
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