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四川、江西、贵州、云南等省年生1代,以卵在田埂杂草根际或裂缝的3~10cm处越冬。翌年5月中旬至下旬孵化为若虫,在土中吸食草根汁液,2龄后渐向上移,若虫常从肛门处排出体液,放出或排出的空气吹成泡沫,遮住身体进行自我保护,羽化前爬至土表。6月中旬羽化为成虫,羽化后3~4小时即可为害水稻、高粱或玉米,7月受害重,8月以后成虫数量减少,11月下旬终见。每雌产卵164~228粒。卵期10~11个月,若虫期21~35天,成虫寿命11~41天。一般分散活动,早、晚多在稻田取食,遇有高温强光则藏在杂草丛中,大发生时傍晚在田间成群飞翔。一般田边受害较田中心重。
北起浙江、河南、陕西,南至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