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叶灰潜蝇

 
Agromyza cinerascens Macq.

元麦、大麦、小麦、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腊烛草、菌草、硬草、鹅冠草、纤毛鹅冠草等。

,多集中于上部3个叶片,但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麦叶挺直的倒1~3叶较多,以倒2叶上最多;麦叶披垂的品种,多于倒1~2叶。田间卵量以生长嫩绿的麦田为多,田边畦边卵量多于田中。圆大麦田卵量多于小麦田。以幼虫潜食麦叶为害。幼虫孵化后即在表皮下潜食叶肉,全部由叶尖向基部潜食,形成锈褐色虫道。在平均温度13.5℃的情况下,幼虫期13天一龄4天,潜食虫道长度平均4.6mm;二龄4天,潜食虫道长度平均13.3mm;三龄历期5天,进入暴食期,形成大型虫泡。 同一麦叶中有多个幼虫为害时,虫泡常合并,几头幼虫同时向麦叶基部潜食,致麦叶被潜食一空。幼虫一生都在麦叶中潜食,不转移为害,老熟后即刮破表皮,钻出麦叶,入土化蛹。入土深度多在5厘米以内。 为害特征 以产卵器刮破麦叶表皮,迅即退缩舔食麦叶液汁,如此反复摄食,在麦叶上形成较整齐的刮伤痕,如缝纫机线迹。卵孵后幼虫在麦叶内潜食,形成锈褐色细虫 道,三龄后形成虫泡,严重时麦叶被潜食一空。 寄主 元麦、大麦、小麦、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腊烛草、菌草、硬草、鹅冠草、纤毛鹅冠草等。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实行水旱轮作,减少发生基数。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药剂防治 一般可在二龄盛期用药。在卵孵高峰后5~7天用药效果最佳。常用农药对麦叶灰潜蝇幼虫都有很好的杀虫效果。以常规浓度,每亩用稀释液50~60kg喷雾,短期内杀虫效果均在9O%以上。 江苏南通1977~1985年间曾一度的较重为害。
成虫 体长2~3mm,触角第3节黑褐色,间额黄褐色,头顶、侧额及后眶黑色。 复眼红褐色,复眼周缘黑色。胸腹部黑灰色,足黑色,跗节暗褐色,腿节末端及胫节基部淡褐色。前翅翅瓣、腋瓣及平衡棒端部白色,Sc脉与R1脉在抵达翅前缘脉以前联合。雌虫产卵器肛尾叶狭长,末端有由4根毛组成的毛簇,第四腹节背板有1对端毛。导卵片长三角形,边缘有37个细锯齿。受精囊球形。雄虫阳茎特长,第四腹节背板顶端尖突,侧尾叶有稀疏的长刺,肛尾叶有27个小刺,射精囊小骨长大于宽。 卵 长椭圆形,长0.5mm,宽0.23mm。初产时淡黄白色,后转为乳黄色。 幼虫 老熟幼虫淡黄白色,各节前缘有15~17排淡褐色细刺。前气门和后气门各1对。幼虫分三龄一龄体长0.6~0.7mm,宽0.3mm。口钩淡褐色,单齿,咽骨腹角、背角明显发达,无分枝。前胸气门边缘仅有突起,后气门有两个椭圆形气门裂。二龄体长1.5~2.0mm,宽0.5~0.6毫米。口钩共2齿,端齿褐色,第2齿及口钩基部黑褐色,口钩背面有1明显突起,咽骨背角明显分枝。 前气门有7~8个孔突,后气门有3个椭圆形气门裂。三龄体长2.5~4.5毫米,宽0.8~1.0mm。口钩2齿,黑褐色,第l齿长大,向前方伸出,第2齿较短,向下后方略勾,口钩背面有突起。前气门有13个孔突,后气门有3个弯曲的气门裂。 蛹 圆筒形,长1.8~2.5mm,宽0.9~1.2mm,淡褐到褐色。前后气门各1对。 体表较平滑,节间不明显缢缩。
一年发生一代,5月至翌年2月以蛹在土中过夏越冬,每年2月底至3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成虫活动盛期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产卵盛期在3月{、旬到4月中旬初,卵孵盛期在4月中旬。 幼虫为害盛期在4月中旬,后期到4月下旬,老熟幼虫于4月下旬化蛹滞育。雄虫寿命12~24天,平均16.天;雌虫寿命22~46天,平均33.2天。产卵前期8~20天,平均15.3天,单个雌虫产卵历时10~29天,平均19天。单雌产卵量11~117粒,平均51.2粒。田间标记观察,在自然变温条件下,卵历期5~24天,平均11.7天。幼虫历期8~15天,平均11天。成虫交配、取食、产卵均在白天,夜间栖于麦株中下部或土隙中,活动高峰一般在14~17时。交配时间在9~17时,以10~11时和15~16时为最多。交配历时一般35~40分钟。成虫活动的日节律常受温度、风速影响,低温阴雨和大风天气成虫活动少,产卵量也下降。雌成虫羽化2天后开始摄取补充营养。取食时,以产卵器刮破麦叶表皮,一般刮动33~45次,历时55~85秒,然后立即退缩舔食汁液,如此反复摄食,在麦叶上形成椭圆形透明点线状刮伤痕,沿叶脉方向排成纵行。 在成虫密度高时,刮伤痕布满叶面。雌虫产卵时,头部向上,用足抱住麦叶尖端的两缘,以腹部末端刮破表皮,产卵于麦叶组织内,产卵后迅即退缩舔食。卵单粒散产,一般单叶落卵1~2粒,最多11粒。落卵多接近叶尖,距叶尖最近的仅0.15厘米,最远的不过2厘米,一般0.4~0.5厘米。 通常麦叶较阔者落卵距叶尖较近。卵在麦株上的垂直分布,多集中于上部3个叶片,但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麦叶挺直的倒1~3叶较多,以倒2叶上最多;麦叶披垂的品种,多分布于倒1~2叶。田间卵量以生长嫩绿的麦田为多,田边畦边卵量多于田中。圆大麦田卵量多于小麦田。以幼虫潜食麦叶为害。幼虫孵化后即在表皮下潜食叶肉,全部由叶尖向基部潜食,形成锈褐色虫道。在平均温度13.5℃的情况下,幼虫期13天一龄4天,潜食虫道长度平均4.6mm;二龄4天,潜食虫道长度平均13.3mm;三龄历期5天,进入暴食期,形成大型虫泡。 同一麦叶中有多个幼虫为害时,虫泡常合并,几头幼虫同时向麦叶基部潜食,致麦叶被潜食一空。幼虫一生都在麦叶中潜食,不转移为害,老熟后即刮破表皮,钻出麦叶,入土化蛹。入土深度多在5厘米以内。
以产卵器刮破麦叶表皮,迅即退缩舔食麦叶液汁,如此反复摄食,在麦叶上形成较整齐的刮伤痕,如缝纫机线迹。卵孵后幼虫在麦叶内潜食,形成锈褐色细虫 道,三龄后形成虫泡,严重时麦叶被潜食一空。
3 Comments
Aug 30, 2020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has mutat labores nostrum ei. Duo te blandit erroribus, ut sea ipsum nonumy, mel no ignota accusamus gloriatur. Id has habeo regione, explicari hendrerit reprimique cum te.

评论与建议
Jane Williams

Talis, peritus advenas etiam imitari de castus, secundus abactus.